- +1
李克強治霾:要求加快油品升級,煉化企業需投入680億元

霧霾重壓之下,國家再次確定加快成品油升級措施。
4月28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成品油質量升級措施,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和企業技術升級。
會議指出,按照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國家專項行動,適應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是改善環境、治理霧霾等污染、促進綠色發展、增添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也有利于擴大投資、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消費需求。會議確定,加快清潔油品生產供應,力爭提前完成成品油質量升級任務。
一是將2016年1月起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區域,從原定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擴大到整個東部地區11個省市全境。
二是將全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時間由原定的2018年1月,提前至2017年1月。
三是增加高標準普通柴油供應,分別從2017年7月和2018年1月起,在全國全面供應國四、國五標準普通柴油。
“按照目前的進度,油品升級計劃進行得還算順暢。此前提出的‘誰污染,誰負責,多污染,多承擔’的理念也已經深入人心。這次再確定油品升級計劃,也是對治理空氣污染的重視和強調。”安迅思中國研究總監李莉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加快升級的原因,還在于可以抓住低油價的窗口期進行調整,等到以后油價上漲后,升級就更難了。”
將國四標準汽柴油升級到國五標準后,空氣質量將有所改善,但同時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根據2013年國家發改委宣布的消息,各地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至第四階段,每噸分別加價290元(約每升0.21元)、370元(約每升0.32元);升級至第五階段時,每噸分別加價170元和160元。
因此油品升級的最終成本由誰來承擔,一直是大眾關心的話題。
李莉認為,在汽油升級方面,煉油廠成本是根據加價價格來推導的。按照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最終成本承擔者可能還是消費者。但李莉稱,由于加油站價格有一定的滯后性,不會立刻影響到消費者,通常需要3個月到半年時間。
“相對來說,汽油的升級成本能被萬千的消費者承擔。但柴油成本問題會比較復雜,因為柴油目前60%是車用,仍有40%是工業用。柴油相當于國計民生的血脈,傳導效應大,不像汽油,每家每戶各自承擔就可以了,柴油升級會影響到生產環節的成本。”李莉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還指出,為完成上述任務,煉油企業將增加技改投資約680億元,可以進一步帶動裝備等相關行業有效投資和生產。
油品升級過程包括加氫、脫硫、車用尿素、添加異辛烷等措施。隨著政策力度加大,有機構預測,油品升級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涉及千億市場。A股公司中,三聚環保(300072)、四川美豐(000731)、海越股份(600387)等股票有望在今年進入爆發式增長期。
中國油品升級歷程
汽油標準:
第一步:2000年1月1日起,汽油質量升級為國標GB17930-1999,汽油中硫含量由不大于1500ppm降低至1000ppm以下(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于2000年7月1日起執行硫含量不大于800ppm,到2003年1月全國汽油中的硫含量全部都執行不大于800ppm)。
第二步:2005年7月1日起,全國執行汽油中硫含量不大于500ppm(即國二)。
第三步:2010年5月1日,全國升級為國標GB17930-2006,即國三汽油標準,汽油中硫含量降低至150ppm以下。
第四步:2014年1月1日起,全國升級為國標GB17930-2011,即國四汽油標準,汽油中硫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
第五步:由原定的2018年1月,提前至2017年1月。汽油硫含量將降低到10ppm,即國五標準。并將2016年1月起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區域,從原定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擴大到整個東部地區11個省市全境。
柴油標準:
第一步:2000年,相當于歐I柴油標準的GB252-2000國家輕柴油標準開始實施,硫含量2000ppm以下。
第二步:2003年10月1日,相當于歐Ⅱ標準的GB/T19147-2003國家車用柴油標準開始實施。
第三步:2011年7月1日起,執行相當于歐Ⅲ標準的GB19147-2009國家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350ppm。
第四步:2015年1月1日起,執行相當于歐Ⅳ標準的GB19147-2013國家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50ppm。
第五步:增加高標準普通柴油供應,分別從2017年7月和2018年1月起,在全國全面供應國四、國五標準普通柴油。
ppm:Parts per million,液濃度的一種表示方法,代表1升水溶液中有1毫克的溶質。對于油品而言,ppm指的是一百萬體積的空氣中硫含的體積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