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路經常扭到腳?當心習慣性崴腳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

每日醫學科普
據統計 每天全世界有一萬人都會發生崴腳, 70%人一生中會扭傷踝關節,34%人會反復扭傷,就是1/3人反復發生習慣性崴腳.

什么是習慣性崴腳?
站立時全身重量都壓在踝關節,行走時的負荷值則為體重的5倍,因此急性踝關節扭傷是日常生活中最易發生的外傷。當你“崴腳”后,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韌帶松弛、瘢痕形成、踝關節不穩,進而形成習慣性扭傷。
如果一個體重90公斤,他行走時踝關節要承受450公斤的重量,也就是10公斤的水45桶。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01 足內翻、足外翻
先天的腳部缺陷,高弓足或者扁平足,從構成結構來說,內翻比外翻更容易發生。因為他外側的韌帶關節囊, 比較松弛,踝關節更加容易不穩定
02 肌肉無力
老人更要提防習慣性崴腳。老年朋友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容易出現崴腳,特別是崴過一次之后,如果不重視,踝關節外側韌帶會變得松弛,無法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會形成習慣性崴腳。

習慣性崴腳的危害非常大,因為踝關節會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如果任其發展,嚴重者甚至需要做踝關節融合手術,或者關節置換等手術。
還有一些人平時走路比較少,可能因為骨折或是一些其他的疾病長期臥床,導致廢用性肌萎縮,也會肌肉力量下降。

03 韌帶松弛
(最重要的原因)
相比于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作為下肢關節里受力面積最大的關節。扭傷的一般程度為拉傷關節囊和韌帶,嚴重程度會導致韌帶斷裂,出現紫色瘀斑。韌帶是有一定彈性的,當你崴完腳之后,可能因為一瞬間的力量會導致這個韌帶被過分拉長,這個時候你再恢復到原來的位置的話,就會發覺這根韌帶的彈性 長度都會比原來差。
崴腳為什么會再犯?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曾經有過踝關節扭傷的人,再次扭傷的風險會增加2倍,這種扭傷雖然不是不可逆轉,但是一旦扭傷對于關節的穩定結構會造成破壞,且不能完全愈合。踝關節的韌帶如果沒有及時去修復,就會影響到踝關節的穩定性,出現反復扭腳。韌帶受損,彈性就變差。

如何判斷腳踝是否健康?
動作一 內外翻角度
左右腳都可以,腳掌相對一起做往里翻,或者往外翻,看能否達到最大角度,來辨別踝關節的健康。
動作二 平衡能力
單足站立,健康的男性和女性正常堅持的時間分別為13秒和12秒,如果堅持不到6秒,就表示你的平衡能力已經相當于70歲的老年人了
動作三 檢查足弓
在地上放一張A4紙,(或者是洗澡后用的硅藻泥墊)將雙腳打濕,踩在上面,通過空白的部分判斷,如果空白部分小于2/3為低足弓或扁平足,多于2/3為高足弓。足弓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引發還踝關節受力的不均勻,導致走路姿勢不當,增加扭傷的風險,甚至誘發腰椎問題。
動作四 檢查靈活性
把腳踩在臺階上,足跟向下放,如果沒有出現跟部疼痛,說明踝關節靈活性好
如何提高腳踝關節的穩定性?
加強下肢肌肉力量
用瑜伽彈力帶放在腳底,雙手拉好帶子,四個方向做肌肉訓練,鍛煉踝關節的后方以及外側的肌肉,還有內側和前側的肌肉,每天早中晚各做三組,每組20下到30下,兩只腳輪流,直到小腿前方肌肉疲勞。
只有小腿前后肌肉的力量平衡,才能最大限度保證腳踝穩定避免受傷。
加強關節活動度
找個穩定的臺階或者是凳子,前腳掌踩在上面,后腳跟懸空做快起慢落的動作。提腳跟1-2秒,落下還原3-4秒,每天可練習3組,一次5-10分鐘。也可以躺在床上,踩床板。
提高平衡能力
運用波速球,提高自身的本體感覺細胞。以患肢為支點,另一只腳向前 向后 向右或向左,依次跨步 劃圈。
選擇合適的鞋
鞋子雖然是外物,穿的好有利于增加踝關節穩定性,確保足踝部在運動中有很好的支持,穿的不對就會引發崴腳,造成踝關節損傷,要學會穿鞋。
老年朋友如果崴過腳,平時一定要注意對踝關節的保護。尤其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鞋。一般建議選擇防滑,底平,后幫硬的鞋子,這樣可以減少崴腳的幾率。
此外,穿高幫鞋對踝關節有保護作用,尤其在運動時建議穿這種高幫鞋。盡量避免穿高跟鞋,因為穿上高跟鞋后,踝關節不穩定性更加明顯,更容易出現崴腳。
常崴腳的人,建議不要經常上下樓梯或者爬山,運動時佩戴護踝或者綁繃帶能夠增加踝關節外部的穩定性,走路盡量不要走高低不平的道路,走夜路要有適當的照明,以免增加崴腳的幾率
今日專家
姚若愚
副主任醫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骨傷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