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油期權上市:完善國內企業避險體系,向境外投資者全面開放
6月21日,原油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上期能源”)正式掛牌上市。原油期權成為我國首批以人民幣計價并向境外投資者全面開放的期權品種。
截至收盤,原油期權掛盤2個系列,96個合約,成交4475手(單邊,下同),成交金額5068.57萬元,持倉1652手,成交持倉比為2.71,看漲期權與看跌期權成交比為0.81。看漲期權持倉量最大的合約為SC2109C510,看跌期權持倉量最大的合約為SC2109P390。
據上期能源介紹,首批參與原油期權交易的法人客戶有中石油國際事業(香港)、華東中石油國際事業、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托克新加坡有限公司托克能源(浙江)、摩科瑞能源貿易、復瑞渤(新加坡)、中銀國際環球商品、招商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風險管理有限公司等。首批參與交易的境外中介有中國新永安期貨有限公司。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2020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7.36億噸,原油進口量5.41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3.5%,原油為支撐和保障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期貨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董事長姜巖表示,原油期貨自2018年上市以來,通過引入做市商機制、結算價交易機制、發布日中交易參考價、拓展原油交割庫容、更新原油交割品級等一系列措施,總體運行穩中有進,在疫情沖擊和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為實體企業管理風險提供了切實可靠、穩定有效的場所,市場功能得到較好發揮。
姜巖介紹,2020年,上海原油期貨累計成交4158.58萬手,累計成交金額11.96萬億元;價格客觀反映國內供需,并逐步由境內到岸價向亞太地區貿易集散地價格轉變,與歐美原油期貨形成良好互補;一般法人和境外客戶日均持倉占比分別上升至42%和25%左右;累計交割8515.9萬桶,是2019年的4.8倍。
姜巖指出,隨著我國涉油企業逐步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產業企業在風險管理上的認識不斷深入,對原油價格的風險管理需求走向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原油期權的上市將形成對原油期貨市場的有效補充,進一步完善國內實體企業的避險體系,提升原油產業鏈企業在風險管理上的效率和精度。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潘億新在為上市儀式致辭時表示,原油期權的上市,將有助于期貨市場功能的進一步有效發揮,為航空運輸企業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提升我國航空運輸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我國涉油企業在國際市場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原油期權在上海能源交易中心場內上市,能與場外期權相互協同,達到場內場外期權共同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航煤消費第二大國,2008年至2018年十年間,我國航煤消費年均增長達11%,2019年接近100萬桶/日,約占全球消費量的1/8。
“航空煤油成本占據航空公司總成本的30%左右,因此航空公司對原油價格的避險需求、風險管理需要非常強烈。航空煤油是原油下游重要的產品之一,原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關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對原油需求不斷增長且規模巨大。”潘億新說。
具體來看,原油期權的合約標的物為原油期貨合約,交易單位為1手原油期貨合約,最小變動價位為0.05元/桶,漲跌停板幅度與標的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相同;合約月份為最近兩個連續月份合約,其后月份在標的期貨合約結算后持倉量達到一定數值之后的第二個交易日掛牌;最后交易日和到期日都為標的期貨合約交割月前第一月的倒數第13個交易日,上期能源可以根據國家法定節假日等調整最后交易日。
“原油期權將幫助涉油企業精細化管理風險。”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期現經營策劃中心總經理劉勇在現場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原油期權上市后,不僅涉油企業在銷售、利潤管理上多了一個工具,還將助力企業實現下游客戶定制化需求的管理。
劉勇舉例說,涉油企業可以通過含權貿易,同時通過期貨、期權組合實現企業更優化的風險管理。“下游對我們提出一些要求,倒逼我們必須要用新的工具來管理風險。很多客戶希望我們在行情波動中能夠‘遇漲不漲,遇降則降’,幫下游把風險規避掉,如果僅運用期貨工具我們是無法做到的,這就需要借助一些期權工具,有了期權我們就可以形成一些新的貿易模式。”
劉勇還指出,對于涉油企業來說,如果僅僅使用期貨去做套保,企業會面臨賬面的浮盈虧,特別是當出現大幅虧損的時候,會使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但如果加入了期權的部分,給保值的單子系上一個安全帶,“雙保險”對企業來說更安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