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體》作者劉慈欣:科幻和科學是一對好基友

主題:站在更高維看《三體》
時間:2015年4月12日
主辦:方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編者按】
近日,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科普作家李淼攜新書《〈三體〉中的物理學》在廣州方所以“站在更高維看《三體》”為題,與《三體》著者、中國當代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劉慈欣展開對談。
從物理學家的角度來看,李淼認為《三體》的新穎之處在于它為探索現代物理學的未來提供了各種可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硬傷”。 所以,他最終動筆完成了《〈三體〉中的物理學》這本基于《三體》的理論物理學科普著作。
劉慈欣表示,科幻小說不是寫給科學家看的,科幻小說可以從科學中開發文學的故事資源,但無法普及科學,如何把科學的神秘感展現給普通大眾是科幻文學和科學傳播共同面臨的挑戰。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對劉慈欣發言內容的摘錄:
科幻小說不是寫給科學家看的
科幻小說嚴格來說,他面向的不是高端的讀者人群。所以,當我知道有科學家、著名物理學家看我的書的時候,我心里肯定有一種忐忑不安的感覺。
我在知道李淼老師看我的《三體》的時候,跟你們想象的完全不同,我不是說怕他看后挑出一大堆的毛病漏洞,這個是不可避免的,你到科幻里挑漏洞,你算來對地方了。我怕什么?我怕他跟別的那些讀者一樣去贊揚這本書,那他的形象就在我的腦海中毀掉了。
當我看到他后面說他后面兩部看不下去了,我懸著的心就放下去了,如果他真的像普通的讀者那樣對這本書入迷的話,那他不是一個真正的物理學家,他肯定就是冒牌的,所以說這是很正常的。
科幻小說絕對不是寫給科學家看的,更不是寫給同一個專業的科學家看的。當然,幻想宇宙的小說可以給生物學家看,學生物學的小說可以給物理學家看,互相有一個啟發。但是寫現代物理學和現代宇宙學的小說給專業的人看,確實是可以當笑話看。
所以,我覺得首先這本書如果能作為一個引導程序,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這種現代科學的內容和現代科學當中展現的世界觀上來就夠了。但是人們要想真正得到比較準確的知識,比較準確的現代科學的內容,那還要靠科學家進一步來工作,進一步寫出面向大眾的科學傳播著作,如果被《三體》引出這樣一本書來,作為一個作者,這也是我感到最大的欣慰。
《〈三體〉中的物理學》不是基于《三體》的一個科學說明
我覺得這本書首先可能是因為《三體》的原因寫的,但他的視野遠遠不局限于《三體》這本小說,他只是把《三體》這本小說作為一個平臺,來向大家全面地介紹一些相關的,像現代物理學,現代宇宙學這些很尖端的知識,而且這本書也不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樣,就專門挑里面的漏洞,要挑的話我覺得這個篇幅就不夠了。
他的重點還是在于借助于《三體》的故事,把它作為一個引子來介紹更深的科學理論。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并不是拘泥的很呆板的介紹科學的知識,里面有很多很有創意的部分。
比如說介紹四維空間的時候,他描述真正的物理進入四維空間以后它發生的變化,它的狀態,還有其他許多,甚至介紹到人的自由意志和物質的關系,很有創意的。
而且這本書的文筆很優美,語言也很文藝,這和我們國內的其他學者、科學家寫的科學傳播著作差別很大,這種文理俱佳的科學傳播著作在國外是很多科學家寫的。包括李劍龍博士翻譯的兩本書,一本叫《宇宙之書》,另一本叫《隱藏的現實》,那兩本書都是文采飛揚的,而且對科學的介紹充滿了詩意,這是國內學者中很少見的,而李淼老師的書恰恰在這方面有很明顯的表現,他的文藝修養,文學修養都在這本書的語言當中表現得很充分。
所以我認為大家不應該把這本書看作是基于《三體》的一個科學說明,它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三體》作為引導層引導出來的一個對真正科學理論的嚴肅、同時又很生動的介紹。這樣一本優秀的科學傳播著作的出現可以說是《三體》所取得的一個最大的成果之一。
科幻和科學是一對好基友
說實在的,我沒有有意識地為了學習的目的,或者為了寫科幻的目的去看什么,去系統地學習什么東西,都是出于消遣,出于興趣,就像看小說一樣看那些科學傳播著作,看一些科學的東西。所以這些知識很難稱作是一個真正的貨真價實的科學知識,他只是被科學傳播著作變形了以后漫畫式的一個東西。
所以,這種東西用來寫科幻小說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是做別的肯定是做不了的。科幻作家應該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這個確實不假,但是有一點,你再提升也是有一個限度的,你達不到專業科學家的那種程度,甚至你連他的一小部分都達不到,這很正常。
縱觀目前世界科幻文學的狀況,目前科幻文學所涉及到的科學知識還都是比較古典的。當然古典的科學知識能夠寫出很優秀的科幻小說,比如用一個很簡單的科學原理能夠演繹出很復雜的世界。
但是像最前沿的這些科學的發現和理論,也應該在科學文學里面有所表現,而這個目前確實全世界科學文學都做得不盡人意,包括《三體》在內。道理很簡單,因為作家本身也不懂,所以我們很難把它中間的故事資源開發出來。所以這個就需要真正的科學家,不但鼓勵他們寫科學傳播著作,還應該更多地鼓勵他們去創作科幻文學。
因為基于最前沿、最現代、科學的科幻小說,可能最精彩的只有他們這樣專業人員才能寫出來。像我們這樣憑著一些漫畫式的科學傳播著作去了解這些人,不可能真正深入了解到他的內涵,當然把他變成故事就更困難了。
其實我覺得科學本身就是小說,科幻小說可能是由科學催生的,它可能從科學中開發文學的故事資源。應該說,在人們想象上,科幻不是為了普及什么科學,恰恰反過來它是借助于科學來豐富自己的故事資源。
其實真正說到最好的故事,科學本身講出來的故事,包括科學史,以及科學所發現的大自然的奧秘,那種很神奇很曲折的狀態,其實比真正的文學故事還要神奇。
從神奇感來說,科學,特別是現代科學表現出來的神奇感,遠比奇幻文學所表現出來的神奇感要大很多,可惜我們一般人很難了解科學,除非窮盡畢生的經歷,否則很難去了解。
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科幻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科學的神奇感像洞穴中的影子一樣,是很間接的東西。但是我們現在如何努力地把科學,特別是現代科學的這種神奇感,這種常識,這種有巨大差異的世界觀展現給我們現代的公眾,普通的讀者,這確實是科幻文學和科學傳播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需要很多科學界的科學家和專業人士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科幻作家做不了,以前那些科普作家也做不了。
科幻和科學是一對好基友,它們的感情和它們的融合已經發展了一兩個世紀了,當然現在在西方它們好像有鬧別扭的趨勢,就是科學和科幻有所分離,但是至少我作為一個中國的科幻作家還是希望這對基友的“基情”繼續下去。
(本文根據主辦方提供的速記整理,未經主講人審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