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影視劇里的足球,踢來踢去的多是“功夫足球”

一大波足球影視劇正在襲來。
一家名為“懂球帝”的APP應用,4月18日在其官微上稱:據悉,近半年來,在總局備案的足球題材類電影、電視劇已有幾十余部,一股“足球題材風潮”正在來襲,足球狗們,你們開心么?
應該開心嗎?
各位且看:

電視劇《一腳定江山》(擬翻拍),故事以在英國曼徹斯特發現一只金靴為背景,講述了一千年前蹴鞠的故事。
請問,這到底是講曼城還是曼聯,老爵爺弗格森要不要出場,還有這電視劇是要穿越嗎,讓一個英超球員去開封踢球?
類似題材還有電視劇《大宋足球先生》,說是講宋徽宗時期的蹴鞠盛況。感情這其實是在拍“追風少年”高俅吧。
本人曾讀過《一代球神張鐵漢》,聽說這部穿越到宋朝踢球的網絡小說也要改編成電視劇,總有一種即將看到《步步驚心》的感覺。
哦,不,堅決抵制這種偽足球影視劇,否則繼“抗日神劇”之后,又要出現“男足神劇”了。
不只是有“男足神劇”,可能還會有“男足大忽悠”,比如有部叫《足球日記》的電影,傳馬拉多納“或加盟”,還有部電影《足球之戀》,傳梅西“將加盟”,韓喬生主演。
這……是讓我們花錢進電影院,聽韓喬生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如破竹解說電影嗎?把馬拉多納和梅西拉過來,算是中國與阿根廷的合拍片嗎?你們當是拍某喉寶廣告嗎,讓大羅、小羅、卡卡、內馬爾在銀幕前傻笑?
實際上,幾十年來,內地和香港都拍過不少有關足球的影視劇,只是沒有像這次一般來得如此兇猛。

各位稍微有點歲數的,應該都看過《京都球俠》,1986年由謝洪導演的電影,可謂是匯集了當時春晚相聲小品里的一線男星:姜昆、陳佩斯、唐杰忠等。

許多人把《京都球俠》當做功夫踢足球的開山之作,其實不然,1983年由元彪領銜主演的香港電影《波牛》才算的上是第一部將中國功夫與足球混搭的電影。

不過這兩部功夫足球片都沒有2001年周星馳、趙薇等人主演的《少林足球》來得成功。當然咯,“星爺”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借鑒了《波牛》,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該片中有日本漫畫《足球小將》的影子,特別是大空翼的沖力射球。
對于中國影視工作者來說,但凡涉及宋代戲,只要不是那種一本三正經的正劇,都會在戲里加點蹴鞠元素,即便是1998版和2011版《水滸傳》都不例外,踢得那叫一個上下翻飛,與史書上記載的蹴鞠踢法毫無關系。甚至有關楊家將的影視劇里,楊門女將放到現代社會也都是征戰女足世界杯的不二人選。
當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吳宇森導演的電影《赤壁》里居然也有足球這項運動。
盤點一番關于功夫足球或古裝足球影視劇,巔峰之作或許仍然是《少林足球》,目前看實在難有影視劇能夠超越《少林足球》,并在創意上超越《足球小將》。
于是,一些人想到了現實題材。從以往中國影視劇涉及足球的作品看,它們大多沒有能夠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比如1996年吳大維拍了部電影叫《我也有爸爸》,2000年曾志偉、李湘等主演的《防守反擊》,謝晉生前執導的最后一部電影《女足九號》,還有講述新疆少年足球的《買買提的2008》。它們更多的是在電視上的電影頻道里出現,這并不是說有關足球的影視劇乏人問津,大部分原因在于當年中國電影與中國足球一樣,陷入了長期的不景氣之中。
如今,趁著《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審議通過的東風,許多影視劇的投資方也打算搭上中國足球這輛“順風車”。
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體壇周報》資深記者馬德興老師的“科研成果”:春晚忽略國足必有戲。他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說,從1988年的春晚開始,只要節目中出現或者提及中國男足的,中國男足新春之后必定要“遭殃”,不管節目是“稱贊”還是“擠兌”。這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必然規律。
身為球迷,當然希望國家隊爭氣一點,要不然哪天某位高人又總結出什么影視劇令中國足球“躺槍”的規律,那就真不知道該怪誰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