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宮是如何建成的?
原創 李曉賢 品玩

作者|李曉賢
郵箱|lixiaoxian@pingwest.com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運載火箭送上太空,進入預定軌道,并完成與“天和”核心艙的對接。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研制的標準最高,各方面指標要求最嚴格的載人航天器。
此次載人航天任務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中國將會在低地軌道自主建設一個常駐的大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這個中國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在21世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中國“天宮”空間站約60~180噸級,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物資運輸 。
2021年~2022年間,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最終于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這11次任務緊密關聯,環環相扣。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5月29日20時55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迎來了第一位“訪客” 。
2021年6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3名航天員將成為 “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入住人員”,并在軌駐留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
自1992年9月21日,中國明確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以來,中國用近30年的時間逐步實現了從步入太空到建立空間站的壯舉。
從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的起飛,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搭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聯合國國旗;
從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翟志剛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到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的發射;
從中國首個具備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科學實驗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到天和核心艙升空并迎來首批“入住人員”。中國走向太空的每一步都意義非凡。
2022年空間站建好后,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


· 文章版權歸品玩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標題:《天宮是如何建成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