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做一個復雜社會的明白人:你所處的組織存在發展危機嗎?
舉世知名的藝術家達·芬奇,在音樂、建筑、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土木工程學等各個領域都有建樹,因而被看作“萬能人”,不過我認為重要的是他發現了所有事物的共通模式。
實際上,從不同角度來看社會細分形成的各種概念,其底部構造都相同。就像經濟系統,與大腦、企業、社會等其他所有組織,底層構造相同,都接近大自然的構造。因此,只要找到那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事物的共通模式,面對未知,就能隨機應變。

《財富的未來:技術變革時代的新經濟體系與價值重塑》,佐藤航陽 著,殷雨涵 譯,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6月出版。
一、經濟系統在模仿大自然?
我在研究經濟機制的過程中,感覺和經濟最相似的體系是自然界。經濟是模仿大自然的一種體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經濟就是網絡。人與人之間形成一張巨大的網絡,金錢沿著這張網絡在人與人之間流動。這個動態網絡具有兩個特征:極端失衡,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1.極端失衡
經濟是欲望的動態網,這種網絡會自動產生偏差。我們做選擇時,往往會選擇多數人支持的選項。比如,我們購物時,選擇大多數人使用的東西一般不會錯。
最終,頂端和底部會產生極大的偏差。一般所說的“二八法則”,在這種經濟動態網絡中是自然發生的現象之一。
我們一般認為,貧富差距是由于特權階層貪圖暴利所形成的,但實際上,這是經濟網絡的動態性所決定的,無法避免。
2.不確定和不穩定性
如果整體聯系過于緊密而互相依存,加之極端失衡的發生,就會很難預測細微現象會對整體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從而導致不確定和不穩定狀態。
比如,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大選都會導致全球外匯和金融市場發生巨變,經濟一直都是不確定和不穩定的。這可以說是“過于緊密”的世界的弊端。
而大自然除了上述兩個特征之外,還有以下三個特征。
1.自發的秩序形成
大自然的第一個特征,就是盡管不存在規則的建立者,各種事物都能自發形成,包括簡單的要素以及復雜的秩序。比如,水放置在特定的條件下就會形成六角形結晶。我們將沒有人制定規則而自發形成秩序的現象稱為“自發秩序的形成”。
2.能量循環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食物鏈來推動能量不斷循環。生物進食從外部吸收能量,通過活動、排泄把能量排到體外。
熱力學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世界會從有秩序狀態發展成無秩序狀態。自然、生命由于具有這種能量循環功能,因而能夠維持秩序。
3.秩序因信息而強化
為了強化上述秩序,自然界必須需要信息。最初出現了存在選擇必要性的環境,生命才開始在體內記錄信息。信息保存到生命體內部之后,即使構成要素改變,也還是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特性,人體每天都在新陳代謝、
更換細胞,由于內部保存的記憶、基因等各種信息,盡管細胞更換了,但整體還是同一個人,還能繼續活動。
物理學家普里戈金將這種自然的內在構造稱為“耗散構造”,生物學家弗朗西斯科·瓦雷拉等將其稱為“自創生系統”,經濟學家哈耶克將其稱為“自發秩序”,其實都是內涵相近的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稱呼,但觀點基本可以總結為這三種要素。
可以看到,雖然自然界和經濟系統看起來毫無關系,但實際上兩者構造相同,運行方式相同。生命、細胞、國家、經濟、企業都是無數個體集合形成的組織,自身形成一個動態網絡。各種系統具有俄羅斯套娃般的結構,并一直持續下去。

二、穩定、可持續發展經濟系統的五大要素
簡單來說,經濟系統就是“使人類活動更加順暢的體系”。很多人覺得經濟是政治家、學者研究財政貨幣政策時的主題,但實際上只要三人以上進行生產活動,就必然存在經濟要素。
比如聚集多人進行生產的“企業”、工程師研發的“網絡服務”、人流聚集的“商業街”、大學生運營的“社團”等,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都算是一種經濟系統。

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系統,需要具備五大要素:①激勵,②實時,③不確定性,④等級制度,⑤溝通。
1.報酬明確(激勵)
既然被稱為經濟系統,自然會有激勵機制。如果沒有報酬(激勵)、明確的利益,參與者就不會加入。那些讓人感覺“看起來挺好,就是不太想積極參與”的組織或者公司,通常就缺少這種激勵設計。
有些激勵可以滿足人類的生物欲望(衣食住行、繁衍后代的欲望),有些激勵可以滿足社會欲望(金錢欲望、認可欲望、競爭欲望),有些激勵能夠同時滿足好幾種欲望。能夠滿足人類欲望的經濟系統會更容易快速發展起來。
2.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實時)
經濟系統還必須具備能夠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要素。要讓參與者知道,情況經常會發生變化,雖然不一定是實時的變化。
人類(生物)在激烈變化的環境中,能夠通過保持緊張感來維持高熱量活動。反之,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便會缺少緊張感和努力的必要性,就會逐漸喪失機體的整體活力。
3.運氣和實力并存(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能進一步增加經濟系統的活力。
假如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了解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人生,他還會去努力生活嗎?如果看一部電影,一開始就知道結局,我們也不會感覺興奮了吧。
我們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控制“實力”,但我們完全無法控制“運氣”?!皩嵙Α焙汀斑\氣”這兩種要素完美融合的環境,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秩序的可視化管理(等級制度)
大家一聽到“等級制度”這個詞語,就容易產生負面印象,但在建立持續發展的經濟系統時,秩序的可視化管理很有必要。
實際上,在社會中廣泛存在的經濟系統無一例外都有可視化的等級制度,具有明確的指標作用。
社會上很多事物都能轉變成數據來把握,比如偏差值、年收入、營業額、價值、順序,還有類似身份、頭銜等分類方法,處處都體現出階層、序列。
經濟是一種沒有實物、只存在于參與者思維中的抽象概念。因此如果沒有可視化的指標,參與者不會真正了解自己在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另外,指標的存在還能讓人更容易掌握自己和他人的距離、關系。
但是,這種等級制度一旦被固化,就會失去前面提到的變化和不確定性的特征,導致系統失去整體活力,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占據優勢的群體為守住地位,勢必要求建立一種強行促進新陳代謝的體系。
5.設置參與者交流的場所(交流)
經濟系統中存在參與者的交流機會也很重要。
人類是社會性生物,會用和他人的關系來定義自己。如果一個經濟系統中存在參與者彼此交流、互相幫助和討論的場所,參與者就能認識到所有人是一個共同體。
由于這一溝通場所的存在,參與者遇到問題時,就可以集思廣益,獨自無法完成的事情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共同實現。這種要素是讓系統內部團結在一起的黏合劑。
著名的古羅馬論壇、古希臘廣場等城市公共廣場,如今的社交網站、App,都在幫助參與者加強交流。

三、你所處的組織存在發展危機嗎?
基于以上五大要素,我們可以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在的組織,如所在的公司、部門,所從事的行業等,判斷其發展狀況,看清日常生活中的風險與機遇,做一個復雜社會的明白人。以大多數人都會參與其中的公司為例。
1.是否設置了明確的報酬?
原本公司就支付給員工工資作為勞動對價,因此從一開始公司就具備最低工資標準,這就是一種報酬設計。
但現代社會人們除金錢之外的需求逐漸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工作能否得到社會認可,年輕人能否得到異性的好評,這些因素也很重要。
不僅僅是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同樣重要。員工在公司內部能否得到同事、上司的認可,能否得到好評,能否得到精神上的鼓勵與回報,這些制度設計也非常重要。
2.是否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
市場不斷發展,職場環境每天都會發生無法預測的事情。在因為自己的努力、判斷有可能導致結果大不相同的環境中,感覺到緊張、刺激的人就會增加。
3.是否存在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會使公司會迸發出活力。投行、媒體、IT業等由于行業環境變化劇烈,難以預測,即便這類公司在這方面不做什么努力,也因為行業環境天生具備這樣的特性。
4.是否存在等級制度?
如果不管工作是否努力,每個人的工資、待遇都沒有差別,當然沒人愿意去努力工作。和成果相對應的工資、等級,能夠讓等級制度實現可視化管理。
很多追求銷售額的公司,會把目標數值、競爭對手比較、個人成績等數據張貼在辦公室的墻上,讓所有人都看見,每天都會更新。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土,實際上非常有效。這些可以進行比較的、明確的數字能讓所有人意識到等級制度,每個人都能獲得積極工作的動力。
5.是否利于交流?
溝通是人事部門一直努力的領域。很多人都覺得參加部門聚餐、公司年會非常麻煩。
但實際上,這種交流場所對一個組織來說非常重要。即便是聊些和工作無關的話題,員工之間也能夠變得更加親密。工作出現麻煩的時候,員工可以輕松地和同事打個招呼或互相幫助。公司員工的交流機會越多,企業的一體感就會越強。
以Facebook為例,點贊是其用來滿足用戶認可欲望的設置。雖然不是金錢的形式,但是仍然可以將其視為用戶之間往來的貨幣。因影響力擴大而增加的粉絲數量,可以看作像存款一樣的資產。其平臺上的內容是實時變化的,用戶每次登錄都能看到新信息。另外,用戶很難預測自己發表在平臺上的內容會引起什么樣的反應。這種不確定性帶給用戶一種風險,要么遭受批判,要么極受歡迎。點贊數、粉絲數、瀏覽量等各種數字化的指標,能將用戶之間的比較直觀化、可視化,按行業、興趣類別分類排列出的等級序列也清晰明了。用戶們可以隨時交談、討論。Facebook完美地囊括了先前介紹過的經濟系統的五大要素。
針對自己的公司,基于以上五大要素進行分析,你的公司是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嗎?
(作者佐藤航陽為日本知名企業家,創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市公司Metaps,本文摘自《財富的未來》一書,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