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型先天淋巴細胞,助力消滅黑色素瘤
文/陳根
先天淋巴細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也被稱為固有免疫細胞,是一類不同于T細胞和B細胞的淋巴細胞亞群。其位于腸道粘膜表面,具有增強免疫反應和促進淋巴器官形成的功能。他們大多駐留在組織中,和組織纖維密切聯系在一起。
根據細胞因子表達譜的不同,ILC能夠分為三大類群:ILC1、ILC2和ILC3,其中ILC1主要表達IFN-g,這類細胞主要針對胞內細菌與寄生蟲感染;ILC2表達IL-5、IL-13等細胞因子,它們可以防止寄生蟲感染以及過敏反應;ILC3參與腸道的細菌感染反應,一旦遭受產生有害的應激,它們就會產生大量的細胞因子效應物。
這些ILC在調節1型、2型和3型的免疫反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控制著宿主保護性免疫反應和腸道穩態。另外,由于缺乏克隆性的抗原受體,先天淋巴細胞在分化過程中往往不需要經歷Rag基因的重排過程,所以在感染之后的數小時之內,ILC就能夠活化并產生保護性的效應。

在ILC的三大類群中,2型先天性淋巴細胞(ILC2)對維持組織穩態至關重要。在癌癥中,ILC2s 可以同時具有促腫瘤發生和抗腫瘤發生的功能,且兩種反應始終與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增加有關。而且,研究人員發現,ILC2可能會在促進黑色素瘤的抗腫瘤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和注射腫瘤細胞構建模擬人類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表征在小鼠體內生長 ILC 浸潤性腫瘤。結果顯示,腫瘤內有NK細胞、ILC1s、ILC2s和ILC3s浸潤,引流淋巴結中有NK細胞和ILC2s浸潤,其中ILC2s代表了腫瘤中最豐富的ILC亞群。
使用七色多重組織免疫化學 (mIHC)方法,研究團隊檢測了人原發性黑色素瘤腫瘤內的 ILC2s浸潤情況,證實了與臨床前小鼠模型相似的結果。接下來,研究團隊評估了免疫細胞亞群在抗黑色素瘤免疫中的作用。與免疫保留小鼠相比,缺乏適應性T和B淋巴細胞的免疫缺乏小鼠,其體內腫瘤生長迅速,小鼠存活率差。
此外,去除了ILC2s基因的小鼠失去了抗腫瘤作用,但理論上即使沒有其他先天性或適應性淋巴細胞的情況下,ILC2s 也應該能介導抗腫瘤免疫。這說明 ILC2s 介導了黑色素瘤的有效抗腫瘤反應。
為了進一步了解 ILC2 形成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機制,研究團隊又從腫瘤小鼠分離的腫瘤浸潤白細胞進行了單細胞 RNA 測序分析。實驗表明,腫瘤中的 ILC2s 比肺駐留的 ILC2s 表達更高水平的 IL-13 和 GM-CSF。另外,在GM-CSF 基因去除的小鼠中,黑色素瘤生長速率和大小增加,證明了 GM-CSF 在調控黑色素瘤生長方面的作用。
腫瘤浸潤的 ILC2 為先天免疫細胞之間的分泌信號、細胞募集和互作提供了平臺,以發揮抗腫瘤功能。未來,或可利用這一發現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斷來強化治療腫瘤的手段。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