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保障國家資源供應安全”

寒風中的中國鐵礦石企業終于迎來利好,自5月1日起,中國將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減按規定稅額的40%征收。
4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此舉的目的是,“改善鐵礦石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促進結構調整、支持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和升級、保障國家資源供應安全。”
中國鐵礦石資源稅征收始于1984年,1994年后調整為從量定額征收,征收范圍為每噸2~30元,并根據礦山不同類型和等級來給予不同的征稅標準。2002年鐵礦石資源稅下調,按規定稅額標準的40%征收,2006年重新向上調整至60%,2012年上調至80%。由于中國鐵礦石品位普遍較低,平均品位在20%-40%之間,每生產1噸63.5%品位精粉需要1.58-3.175噸原礦,每噸精粉應繳稅額為26-63元。
此番“減按規定稅額的40%征收”之際,國內鐵礦石商品期貨3月至今已暴跌兩成,鐵礦石價格創十年新低。
業內人士指出,十年來,國內鐵礦石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這并非國內礦產資源儲備不夠或開采技術落后,而是因為高昂的資源稅費。
事實上,中國礦山的稅負水平在全球來說,原本就屬于最高水平。資源稅、資源補償費、所得稅、增值稅等各項費用加起來,中國礦山的總體稅負水平平均為20%-30%。加之中國礦企開采成本基本高于100美元/噸,近乎達到全球第四大礦企FMG到岸成本的2倍,中國礦企的競爭力可想而知。
由此導致的后果是,大量進口礦蜂擁而入。據中鋼協數據,2014年中國進口鐵礦石9.33億噸,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13.8%。中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到78.5%,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
隨著國際供應量不斷增加,其對國內礦資源造成隱形沖擊,出臺救市政策也是勢在必行。
面對中國鐵礦石自給率降低到21.5%的現象,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主席團主席楊家聲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我個人當然認為應該保持一定的自給率,這有助于國內礦山的發展,市場份額就那么大。但這最終是供求關系決定的,要靠企業自己去努力。”
有必要提一句,當下鋼鐵行業整體萎靡不振,更企盼鐵礦石資源稅改革方案實施。該方案的核心是,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