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薩德之辯·開篇|美國反導系統逼近中國,威脅真的來了?

今天(4月7日)開始,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開啟他今年升任五角大樓最高級別官員之后的首次亞洲之行——造訪東亞最重要的兩大盟友日本和韓國。
最具有爭議且引發廣泛關注的議題之一是美國試圖推動在韓國部署先進的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即薩德(THAAD)反導系統。自去年6月起,美國軍方多次表示,考慮到朝鮮不斷增長的導彈數量,需要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同年11月,美國一支勘察隊造訪韓國為該系統的部署地點進行選址,并最終選定大邱。最近有韓國媒體報道稱,美國已決定于2017年之前在韓部署薩德系統,但韓國政府迅速予以了否認,表示尚未作出最終決定。對于此次卡特的亞洲之行,韓國方面也竭力淡化對反導議題的關注,表示雙方不會商討此事。主要原因是擔心引發中國的不安和反彈。
薩德系統屬于末段攔截系統,是導彈防御系統體系的地基高層防御部分,比低層系統攔截的高度高,距離遠,既能在大氣層內又能在大氣層外撞擊殺傷截擊。薩德系統的AN/TPY-2相控陣雷達是一種X波段固體有源相控陣多功能雷達,具有監視和遠距離火控功能,能夠提供監視、火控、殺傷評估和發射初始化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吳日強認為,在韓國部署的薩德系統的攔截彈對中國的影響不大,“THAAD攔截彈是用于在末段高空攔截導彈的,攔截高度為40-150公里。在這一高度上,中國的戰略導彈尚處于發動機工作的主動段,絕大多數中國的戰略導彈都在韓國THAAD攔截彈的飛行包線之外。”他對澎湃新聞說。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薩德所采用的火控雷達TPY-2。根據吳日強的計算,TPY-2雷達一旦部署到韓國可以看到中國的戰略導彈,其“探測范圍覆蓋導彈的部分主動段以及彈頭和誘餌的釋放過程(約在主動段結束后幾分鐘)”,進而“為導彈防御積累目標特征數據。”他認為。
“這些導彈防御系統將會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威懾與作戰運用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就是會降低中國導彈力量的有效性。“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馬堯告訴澎湃新聞說,“這也會對俄羅斯的戰略核威懾力量構成嚴重威脅。”
而美國方面為在韓國部署反導系統給出的合理性理由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強調朝鮮日益增強的導彈和核武器威脅是這一系統的最主要目標;二是從技術上論證薩德反導系統對防御中國洲際彈道導彈,即維系中美戰略平衡的(核)威懾力的無效性。另外一些“理由”則帶有更為明顯的政治色彩,譬如美國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Bruce Bennett認為中國反對薩德反導系統的背后是要離間美韓同盟關系,而美國列克星敦研究所專家洛倫·湯普森進一步認為反對的背后折射出中國想要利用中程導彈實現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削弱美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
拋開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不論,薩德反導系統對韓國的安全究竟有什么作用,真能帶來韓國安全?薩德系統所采用的雷達對影響東亞地區大國間的核戰略平衡有多大的效力,是否能夠削弱“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
圍繞以上問題,從今天開始,隨美國防長卡特的一周亞洲之行,本專欄邀請俄羅斯前國防部副部長葉夫根尼-布金斯基(Yevgeny Buzhinsky)中將,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教授,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執行主任Brad Glosserman及該論壇研究員John K. Warden, 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新美國安全中心訪問學者、前美國國防部辦公室政策顧問Van Jackson,共同參與“THAAD之辯”系列專題討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