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砸自己飯碗?喂飽中國人的東北黑土遭盜賣,有人一夜賺十多萬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無數中國人喜歡吃東北大米,事實上,僅僅是2020年,東北產糧13683萬噸,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0.43%,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糧倉。
東北正喂飽五分之一中國人!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糧食價格已經連續12個月上漲,其中,五月份全球糧價同比激增近40%,創下近10年來最高紀錄。
得益于東北等“糧倉”的支持,中國基礎口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老百姓不需要太擔心糧食漲價的問題。
東北能幫中國把飯碗端牢,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坐擁珍貴的黑土地。
東北黑土地開墾之初厚度在80至100厘米,有機質含量高達5%至7%,富有氮、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既保水又保肥,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當地流傳“一兩土二兩油”的說法。

東北黑土肥沃,是大自然和時間淬煉的結果。據媒體報道,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至少要200至400年。
然而,作為大國糧倉“根基”之一,袁隆平去世不滿一個月的時候,黑土地被曝正遭遇瘋狂盜挖!
媒體曝光,有人以改良土地的名義,和五常市某村村民協商承包土地,隨后用大型機械挖土。村民透露,“每天有十多輛大車在這里運土,持續半個多月,沒人管”,媒體探訪發現,采挖現場暴露著深度為半米至1米不等的多個大坑。

關鍵在于,盜挖黑土已經形成非法產業鏈。
據媒體報道,這些被承包的土地分為兩種,一種是被直接取土的土地,租金為每年每畝六七千元,另一種是被當作晾曬儲存場的土地,租金每年每畝900元至1100元不等。
租下黑土地,他們并不耕種,而是把黑土挖出,在儲存場晾干、粉碎、過篩,然后打包銷往全國各地。
采挖成本低,卻相當暴利。媒體調查了解,盜賣黑土案件存在于東北多個地方,有漸成產業之勢,不法分子利用晚上監管薄弱去濕地、農田等處盜挖,“一晚上能掙十幾萬元”。

早在2017年,吉林省鎮賚縣曾出現盜挖濕地黑土現象,抓獲不法分子63人,涉案價值1000余萬元。
暴利驅動更多人盜挖,甚至有本地人加入,這對于黑土地,無異于致命一擊。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張興義直言:“首先把土壤質量降低了,也可以說是破壞了。”

至于盜挖黑土的用途,你可能想不到,大多數用于秧苗培育、花草種植、城市綠化等。
媒體在多個電商平臺發現,不少商家出售標記為“東北天然有機黑土”、“東北營養土”的商品,發貨地址包括東北三省多個城市。
他們以低廉價格賤賣黑土,有的商家打出“5.8元搶10斤”的促銷廣告,還有商家5斤黑土售價3.2元,看似低價,一旦起量,刨除成本,月銷量10萬以上的商家一個月至少能賺走十萬元。

有網友質疑是否為盜挖,商家保持沉默,其他網友還會“打掩護”,稱“東北土多,不差這點,隨便掄一鍬”。
東北真的“土多,不差這點”?其實,黑土地正面臨嚴重的水土流失。
水利部數據顯示,東北平原耕地黑土層已由開墾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至20厘米至30厘米,每年流失的黑土層厚度為1厘米左右。
水土流失的后果,是土壤變薄,品質變差,種糧效益深受影響。中國農科院耕地質量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斌算了一筆賬,過去黑土地投入1斤化肥可以生產60斤糧食,現在只能生產21斤糧食,未來可能只有14斤糧食,“投入效益比下降明顯”。
張斌直呼:“如果不重視水土流失在東北的發展,黑土地未來的地貌就是現在的黃土地。”

一邊是非法盜賣,一邊是水土流失,保護東北黑土迫在眉睫。
目前,國家已專門出臺《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地行動計劃》,且投入十多億資金。但是,正如專家建議,還要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堅決制止黑土售賣,創新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監管,提高違法成本。
畢竟,糧食不只事關個人,更是“國之大者”,容不得半點閃失!
參考資料:
1.觸目驚心!這幫黑心賊對黑土地,下黑手了,新華視點
2.賣土一夜賺十幾萬:生產了全國1/5糧食的東北黑土地,正遭遇黑手,正解局
3.不重視水土流失,黑土地將成為下一個黃土地,科技日報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