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受涼會導致面癱嗎?

答:對于特發性的面癱,我們知道的還很少。目前僅僅在經驗上認為,受風受涼只是誘因,而非發病的決定性因素。
盡管從臨床經驗看,面癱發病前多有受涼病史,尤其是狹窄縫隙的冷風,但目前認為受風著涼僅僅是誘因,教科書上并沒有提到避免受風能預防面癱。
嚴格說來,面癱是一種癥狀,患者一側(極少數是兩側)的面部失去控制面部肌肉的能力,表情扭曲且無法自控。一些面癱癥狀的發病原因較明確,如膝狀神經節綜合征、萊姆病,但大多數面癱(80%~90%)發病原因不明,被稱為貝氏面癱,也叫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特發性”三字一般就是原因未明的意思)。它只能由排除診斷法診斷,也就是說排除所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才能確診。
從病理上看,面癱是因為面神經出了問題。面神經又長又繞,出顱后走行于狹窄的骨性面神經管。由于面神經管僅能容納面神經通過,一旦面神經發生炎性水腫,必然會導致面神經受到壓迫,臨床上就會出現面癱癥狀。
貝氏面癱中引發面神經水腫的原因還不清楚。有一些假說,比如病毒感染產生的病理變化,或由于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引起局部營養神經血管痙攣,導致面神經缺血進而神經水腫。但這些假說還未得到證實。
從臨床表現來看,貝氏面癱發病急,得病前多有受涼病史,狹窄縫隙的冷風是常見誘因,但教科書上并未提到避免受風能預防面癱。而且,國際上對貝氏面癱的研究中,各種情緒壓力、環境壓力,包括創傷、寒冷、代謝失調、情緒失調等,都被認為可能會誘發貝氏面癱,卻沒有將受風受寒直接與貝氏面癱聯系起來的報道。研究同時還發現,貝氏面癱無季節差異,不存在季節交替或大風季節時更易發病的現象。
因為致病原因不清楚,貝氏面癱無法有針對性地預防。好消息是,它的發病率并不高(僅萬分之二),并且2/3的患者發病后可在3周內自然痊愈,只有少數人會留下如慢性味覺缺失、陣發性面肌痙攣等后遺癥,極少人可能會永久失去面肌攣縮功能而對生活造成影響。另外,年輕人自然愈合的可能性比老年人高。
(張若劍 中國科學院動物學研究所化學生態學碩士生)
問:晚上喝哪種茶葉不容易失眠呢,花茶是不是好些?
答:茶同時具有提神和養神兩方面的作用,而花茶對神經的興奮性刺激要弱一些。不管是何種茶,對睡眠的影響都是因人而異的。
國人飲茶已有悠久的歷史。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雖說茶排在了最后一位,但很多人都離不了它。茶葉中主要含有茶多酚類、咖啡堿、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人們常說喝茶會影響睡眠,晚上喝茶就睡不著了。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茶同時具有提神和養神兩方面的作用,提神作用可以使大腦清醒靈活,能夠暫時驅走睡意并恢復精力,而養神作用則具有抑制興奮,安定大腦神經的作用。同樣的茶卻能導致這樣兩種相反的作用,是什么道理呢?
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多酚對腦神經影響最大。當茶葉泡開初始,就有70%~80%的咖啡堿迅速溶解到水中。咖啡堿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適度地攝入能祛除疲勞、興奮神經,這時的茶具有明顯的提神功效,使人興奮。而再往后浸泡,茶葉中的茶多酚和鞣酸等才逐漸溶解到水中會抵消咖啡堿的興奮作用,就不容易再使人產生明顯的生理興奮。研究還發現花茶中含有的京尼平甙酸和綠原酸具有中樞抑制作用,有鎮靜催眠的功效,從這個角度說花茶對神經的興奮性刺激要弱一些。
從實際角度出發,不管是何種茶對睡眠的影響都是因人而異的。比如長期飲茶的人,對茶的神經刺激作用會產生耐受性,因此茶對他們的睡眠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你是偶爾喝茶的人就要小心了,茶葉里少量的咖啡堿就可能讓你輾轉難眠。因此籠統地說晚上喝茶影響睡眠比較片面。掌握正確科學的飲茶方式和習慣也是降低茶對神經的刺激的好方法。比如,功夫茶在沖泡茶葉時,一般都有一道洗茶工序,然后小杯分飲,飲茶量也不算大,所以對神經的刺激也較為溫和。睡前3小時不要飲茶也能有利于睡眠。此外,許多飲茶人都有一個秘籍:如果一次飲茶過量,多吃些茶點或者甜食“解茶”,就不用擔心睡不著覺了。
(苗翠翠 中國海洋大學藥學碩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