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有任何營銷卻暢銷百萬的外國小說,作者暢談“秘密”

“島的作者”,我們這樣稱呼維多利亞·希斯洛普。部分原因是《島》的名氣遠超越了它神秘的寫作者。正值《島》中文版突破百萬冊銷量,維多利亞本人攜新作《日出酒店》來到北京,與止庵和史航對話、探討作品背后的“秘密”。
也許是由于在成為作家前的記者身份,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寫作幾乎都基于沉重悲慘的現實或歷史。《島》的創作背景是希臘克里特島的斯皮納龍格:20世紀初的時候這里曾成為麻風病隔離區,居住在島上的人被外界遺棄并歧視,即使是二戰也沒有解封這個島嶼。當維多利亞來到這里的時候,這座島嶼已經被廢棄了,但那個時代人們的掙扎、絕望、希望都留在了希臘的風里,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
新作《日出酒店》同樣是基于“空無一人”的場景——法馬古斯塔。以1974年土耳其占領塞浦路斯的歷史為背景,曾經的繁華都市幾乎瞬間淪為一座無人鬼城。維多利亞說:“但是他們把書、照片、家具留下來,相當于留下了記憶和過去。”出于對宏大歷史背景下受害個人的關注,她就在這些空空蕩蕩的地方搜索起過去的蛛絲馬跡。
維多利亞說,自己最愛的英國文學是《呼嘯山莊》,從那本書中她感受到地點和人物是緊密相連的,環境會對人的性格和情緒產生很大影響。這大概正是她的作品總與一個地方有關的原因。

但維多利亞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說:“我不太可能寫幽默的作品,畢竟歷史這個‘災難記事薄’才是我的靈感來源。”但她也承認自己更偏向于樂觀主義,“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樂觀和悲觀各一半,但現在樂觀是51%”。這個過程就好像《島》中的那些麻風病人,逐漸懷有被治愈的希望。維多利亞解釋道:“樂觀和悲觀只有達到平衡時,我們才會感到人生是有意義的。”
小說中那些纏綿凄美的愛情正是維多利亞樂觀主義的體現,止庵對書中愛情的描述最為精確:“如果用吃飯來形容的話,愛情不是吃飽后的娛性,而是食物本身。”而維多利亞也提到愛是最基本的東西,不需要理由,書中的愛多種多樣,是希望不同種族、國家的人最終能超越仇恨,發現彼此的共性。
《島》英文版甫一問世,即超越了《哈利·波特》、《達·芬奇密碼》等書登上暢銷榜首。中文版《島》更是在沒有任何營銷情況下創下如今的銷售奇跡——突破100萬冊。其后的《回歸》、《線》也都載譽而歸。
但面對自己的長篇處女作所取得的成就,維多利亞表現得格外淡定。她認同止庵所說的,“暢銷不是書的壞處,但也不一定是好處,關鍵還在于書的內容好看與否”。作為一個不太耐心的讀者,她說如果小說前50頁不能讓她投入的話她就會放下這本書,這也是她衡量檢驗自己作品的方式。
維多利亞說,在倫敦讀者如果買到不滿意的書可以退掉,她希望中國的讀者也能有這種權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