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商業利益至上

二戰后,美國主導著世界投資貿易規則的制定。在亞洲投資銀行于去年10月決定成立后,美國就將其視為對自己戰略地位的一種威脅,并游說其在七國集團(G7)和亞洲的盟友不要加入這一機構。英國以自己的行動,宣告了美國游說努力的失敗。而且,繼英國之后,德國、法國、意大利也已同意加入亞洲投資銀行。
在亞洲投資銀行之前,類似的國際金融機構有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和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但這兩家機構遠遠不能滿足當今發展中國家由于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龐大資金需求。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未來十年,東亞地區需要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以保持經濟增長。因此,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之外,再增加一個亞洲投資銀行不但不會使全球投融資環境顯得擁擠,而且還顯得必要。
不難看出,如果將亞洲投資銀行看成一項生意,加入這一機構并不需要經過艱難的考慮。英國等國之所以與美國在亞洲投資銀行問題上分道揚鑣,或許就在于前者將此視為一項生意,而后者卻從治理、規則、安全等領域出發,因而顯得疑慮重重。
中國從一開始就聲明,無論是創建亞洲投資銀行,還是創建金磚開發銀行,都不是為了挑戰既有的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但是,中國一直以來希望能夠推動既有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改革。只不過,中國所提議的改革,無論是亞洲開發銀行增資,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份額分配上更加強調新興經濟體話語權,最終遭到排斥。
實際上,美國也正在試圖重新修訂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只不過,它的出發點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既有的國際規則下獲得了過多的好處。美國的做法是,在亞太地區展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而在歐洲地區則展開“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美國與中國之間也正在舉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
顯然,美國希望與所有的經濟體發展投資貿易關系,但不希望通過同一的規則,而更傾向于通過不同的協定分而治之,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英國等國此次背離美國的勸導,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投資銀行,意味著美國試圖對全球各主要經濟板塊分而治之的努力將遭受更多挑戰。當商業利益成為英國等國最關心的議題時,任何商業機會它們都不會放過。英國等國加入亞洲投資銀行后,將來或許還能在亞洲投資銀行內部,部分矯正美國所擔憂的諸如治理、貸款標準等問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