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版網上自貿區更名后獲批, 實施方案即將出臺

杭州版“網上自貿區”終于要來了,不過換了個名字。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具體實施方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負責印發。
國務院在批復中提出,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要著力在多方面先行先試,包括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等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
批復給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設定的目標極高,包括: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為推動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等等。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最初的原型是網上自貿區,2013年9月,杭州提出了有關“網上自貿區”的設想,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11月在浙江調研時曾指出,“網上自貿區”的概念表述不夠嚴謹,也沒有突出杭州的發展特色。
于是,“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表述浮出水面,并寫入了今年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按上述報告的表述,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要把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建設“六體系兩平臺”(信息共享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智能物流體系、電商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和風險防控體系;線上“單一窗口”平臺和線下“綜合園區”平臺),實現線上交易自由與線下供應鏈綜合服務有機融合。
這樣的表述可能有些抽象,但確實體現了跨境電商眼下的困境。
杭州市市長張鴻銘在“兩會”期間就提到,按照一般貿易流程設計的海關、稅務、商檢、金融等監管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地跨境電商多品種、小批次、頻繁交易的新特征,外貿企業試水電子商務不僅導致了通關、退稅、結匯等新難題,也易誘發質量失控等現象。
他舉例說,同樣100萬元的進口貿易額,在傳統貿易進口中對應的商品也許是1萬瓶價值100元的同款紅酒,采用一次報關即可完成,而消費者網購對應的或許是1萬件五花八門的商品,以目前的報關方式一一查驗,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按照張鴻銘的說法,杭州市計劃經過3-5年的改革試驗,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成以“線上集成+跨境貿易+綜合服務”為主要特征的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中心、服務中心和大數據中心。
盡管眼下具體方案尚未出臺,但參與過方案設計的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主要還是在制度、管理和業務流程上的創新,“方案應該會很快出臺。”
張漢東說,杭州方面想采用義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所謂的“不征不退”。張漢東解釋說,跨境電商出口的手續是齊全的,但在上游進貨環節,可能缺少出口退稅所要求的齊全的手續和票證,例如增值稅發票,所以無法退稅。
“按照義務的模式,小額出口,可以不征不退,即前面增值稅沒有繳納,那出口環節就不退稅,但杭州電商遇到的問題是,不僅不退稅,還要查看電商在上游環節是否偷漏稅。”張漢東說。
在電商關注的外匯退換匯方面,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也期望有一些改革措施,“之前的有些電商都是通過地下錢莊,與國外客戶進行交易,現在希望在這個方面也有些改革措施……上海自貿區的一些成熟經驗也想學習。”張漢東說。
此外,針對出口貨物的監管,杭州方面也希望能夠實現批量報關,節省手續。
據張漢東介紹,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將采用線上單一窗口平臺,和線下綜合園區平臺結合的方式,“園區主要是三個,下沙、下城和機場園區,是線下海關集中監管區域,但并不是說這個區域外的電商就不能參與試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