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政協委員聯名提議:2030年核電裝機至1.5億-2億千瓦

在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發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金陽等21人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題為《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實現中長期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目標》的政協提案。
3月7日,賀禹就此接受采訪,其表示,在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源剛性需求及節能減排的硬約束條件方面,核電替代效應最強,應該規模化發展。“據測算,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5億至2億千瓦,才能有效支撐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0%這一目標的實現。”
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從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核電在中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實現規模化發展;按照“同一廠址,同一技術路線”的原則,以沿海擴建項目為重點,用具備三代技術主要特征的成熟堆型技術填平補齊,以推動核電產業整體上的健康、有序、不間斷發展;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初期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賀禹表示,在中國當前節能減排的剛性約束下,規模化發展核電,大量替代非化石能源是實現能源結構優化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
賀禹表示,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機構預測,203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60億噸標煤左右。根據習近平主席去年11月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的公開承諾,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20%左右,這意味著屆時非化石能源的供應量要達到12億噸標煤左右。
據測算,在考慮最大發展潛力的情況下,到2030年,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5億、4億、3億、0.2億千瓦,折合標煤分別為2.9億噸、4.2億噸、1.2億噸和0.4億噸,剩余3.3億噸的缺口則需要由核電來填補。
“由此倒推,要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的目標,核電裝機規模需要達到1.5億至2億千瓦。我建議,應從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實現核電在我國的規模化發展。”
目前,中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2028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2800萬千瓦。如果要在15年的時間中規模化發展到1.5億至2億千瓦,中國核電準備好了嗎?賀禹表示,中國核電已經具備規模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賀禹說,經過近30年不間斷的發展,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創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具備了規模化發展核電的技術能力。同時,中國已形成較強的產業鏈配套能力,中國核電裝備制造產能已達10-12臺套/年,工程建設能力可以滿足30-50臺機組同時建設。此外,近10年來各核電企業持續培養了大批人才,滿足了中國核電研發設計、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營的需要。核燃料供應保障充分,近10年來幾家主要核電企業在海外鈾資源開發方面持續取得突破進展,完全能夠滿足后續核電規模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來,中國沒有新的核電項目開工,裝備制造產能放空,中國核電進入了“斷檔期”。賀禹建議,應在全力推動完成引進三代核電技術消化吸收,以及依托項目建設的同時,按照“同一廠址,同一技術路線”的原則,以沿海擴建項目為重點,采用滿足國家核安全標準要求,具備三代技術主要特征的成熟堆型技術填平補齊。
目前,中國的核電站均建設在沿海地區,1.5億至2億千瓦的核電裝機將如何布局呢?賀禹建議,應盡快啟動內陸核電建設。
賀禹表示,從全球看,內陸核電具有豐富的建設運行經驗和良好的運行業績,國際上也不區分沿海和內陸核電,兩者沒有必然差別。截至2014年底,全球超過一半(57.9%)的在運核電機組位于內陸地區。主要核電大國中,美國、法國、俄羅斯內陸核電比例均高于60%,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驗證。實踐表明,內陸與沿海核電在設計、建設和運營上標準是一致的。
“我國已基本完成內陸核電前期準備和論證。‘兩湖一江’三個內陸核電項目現場準備已達到隨時開工的條件。” 賀禹建議,中國應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聯名提交提案的委員名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發起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金陽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主席王穗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壽君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王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董事長易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王小康
全國政協委員、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電工程公司總經理劉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動力研究院院長羅琦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能源集團董事長肖宏江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廣東省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李竟先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民盟廣東省副主委施平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主委李心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廣東省主委馬光瑜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廣東省副主委、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啟儀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臺聯理事會會長鄭廣臺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