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市三次失敗,坐擁兩億用戶,唱吧怎么就掉隊了?

“唱吧”又又又又準備上市了!
這已經是“唱吧”第三次沖擊上市了。
這家創辦于2012年的老牌網絡K歌公司,自2015年全民K歌上線之后,就再無較大風浪,此次上市,會成為唱吧的第二春嗎?
但唱吧所在的網絡K歌賽道中,已經是一片紅海。不論是背靠騰訊拿下三億注冊用戶的全民K歌,還是短視頻平臺快手在5月17日上線的“小森”,亦或者字節跳動推出的“抖唱”、“飛樂”,更不必說還有阿里“唱鴨”、網易云的“音街”,在網絡K歌的賽道中,已經擠滿了來自各大廠的競爭對手。
巨頭們摩拳擦掌,唱吧卻悄悄掉了隊,先是兩次上市失敗,又是業務增長停滯,用戶被全民K歌超過,又被曝出抄襲“唱鴨”,如今的唱吧已經風頭不在。
那么,唱吧是如何掉隊的呢?曾經超兩億用戶的選手怎么就被拋下?這口鍋又得誰來背?
且看本文分解。
一、唱吧高光時刻:激流勇進
2012年,唱吧橫空出世,上線首日注冊用戶突破十萬,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高的成績,上線五天就沖到了app store 免費榜單第一名,上線兩年間就攬1.4億用戶,并且唱吧還被評為2012年增長最快的兩個app,另一個是微信。

此時的唱吧,沒有微信和QQ等社交軟件作為背書,但為了方便注冊,唱吧開放了當時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社交平臺的關聯登陸,用戶樂意從唱吧完成歌曲錄制之后一鍵分享到人人、微博、微信中去。
2012年末,微信與唱吧展開合作舉辦線上K歌大賽,此時的微信還較為孱弱,和唱吧的聯合為微信引入了新奇的玩法,也促成了后來朋友圈的誕生,另一方面微信也為唱吧導入了流量。
在之后的兩年中,唱吧一路狂奔,在兩年內唱吧不僅完成了三輪融資,紅杉資本、藍馳創投紛紛看好唱吧,其估值更是高達20億,還在2014年第一季度,唱吧就斬獲了2億用戶。

唱吧CEO陳華高調的表示:唱吧要圍繞音樂社交去做一個中國甚至世界上最牛的一個音樂生態型公司,
當時的唱吧,如日中天,但轉折也很快到來。
二、唱吧轉折時刻:保守且慎微
2014年夏,騰訊推出自家網絡K歌軟件全民K歌,借助微信社交關系鏈一鍵導流,以及朋友圈社交裂變傳播,全民K歌很快就突破了一億用戶,全民K歌也被視為唱吧最大的對手。
但全民K歌也并沒有以唱吧為目標,也只想做行業第二。唱吧也因其先入為主而積攢的海量用戶池,搭配較有創意的玩法,其人氣并未過多下降。
但唱吧的轉折之處在于沖擊上市失敗,2015年,唱吧試圖在美國上市,因估值原因回國拆VIE尋求借殼上市,緊接著在2016年開始上市輔導,兩年后,唱吧上市輔導結束,在這期間,唱吧在資本市場的消息少之又少,外界普遍認為,唱吧要涼了。

不僅在資本市場中反響平平,在產品迭代上,唱吧也趨于保守,不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唱吧都仿佛很糾結是否會破壞“唱吧”的生態,于是在2016年直播大戰和2018短視頻大戰之時,紛紛選擇了觀望,謹慎的陳華反而錯失了良機,等到斗魚虎牙一統直播賽道,快手抖音兩強爭霸短視頻賽道之后,唱吧已無發展空間。
而就在唱吧沉寂的這幾年,全民K歌的用戶卻借著微信一路高漲,2016年,全民K歌宣布注冊用戶破3億,登頂移動K歌類App榜首。
那么在直播和短視頻飛速發展的這幾年,唱吧在干什么?
唱吧從2014年開始布局手游業務,不到一年就夭折,2014年,陳華還高調宣布涉足線下KTV,投資麥頌KTV,并且提出要在五年內開出2000家門店的計劃,而據天眼查數據現實,2020年麥頌KTV僅開店500家,線下KTV市場早就開始萎縮,2020新冠疫情襲來,整個行業也遭受重創,KTV已經是妥妥的夕陽產業。

2017年,陳華又投資線下miniKTV,即使被唱吧寄予厚望,但依舊面臨著使用率低、設備故障率高、投訴率高的結果。
與此同時,唱吧還發力智能硬件團隊,推出“小巨蛋麥克風”,2016年,該項業務對唱吧的貢獻率在5%以上,并且還在不斷上升中。
但陳華的保守在于,他始終認為,不論是線下KTV還是智能硬件,都只能算是唱吧的周邊業務,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去進行突破,而應該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但另一方面,唱吧的主營業務已經多年未曾進步了,其主要營收僅靠軟件內打賞,使得唱吧的現金流很是吃緊嘛,也就進一步導致唱吧的容錯率越來越低。
三、抉擇時刻;唱吧還有未來嗎?
2020年1月,一則“唱吧抄襲唱鴨”的消息讓大眾重新回憶起唱吧,他已經從一個時代佼佼者變成了“懷舊”類APP了。
唱吧的數據更為難看,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唱吧月獨立設備數僅為4647萬,而全民K歌的這一數據是1.7億,足足相差了兩倍。

唱吧的對手不僅僅只是全民K歌,還有阿里、字節跳動、快手以及網易等巨頭都瞄準了在線K歌市場。
阿里巴巴主要聚焦在大文娛,配合蝦米音樂用以打造音視頻社區,字節跳動則是依托于本就帶有音樂屬性的抖音,發布了一些列音頻制作、編輯等軟件,網易云音樂與蝦米同理,快手則是認為音視頻制作和發布有助于提高本平臺音頻作品質量,也有益于增強社交傳播鏈。
縱觀目前場上的選手,鯨唱、音街、回森各式各樣的軟件都來搶奪這塊蛋糕,單純的音頻制作生意可能并不賺錢,依托平臺創造“音樂人”才是財富密碼,指不定就出現下一個毛不易。2021年初,網易丁磊提出要拿出兩億資金扶持百位原創音樂人,相比之下,唱吧要“摳門”的多。

沒有雄厚的資金作為倚杖,也沒有具備創新性的業務增長,唱吧想要重回巔峰,可能仍需一些突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