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隊代表評國防預算增長:國家安全內部因素比任何時候都復雜
【編者按】
3月4日,兩會新聞發言人傅瑩透露,2015年中國國防預算將達到8900億元人民幣,增幅為10%左右,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中國國防預算一直為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不少外媒認為,中國增加軍費開支,恰是坐實“中國威脅論”。
同日,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軍費預算增長合情合理,理直氣壯,對于外媒總是帶著有色眼鏡或者用雙重標準看中國軍費增長,我們沒必要做過多的解釋。“就像人要穿衣吃飯一樣,這是正常的現象。”羅援擺出的數據是,面對復雜環境,中國人均軍費只有美國的二十二分之一、日本自衛隊的五分之一、英國的九分之一。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地域大國,增加這么一點軍費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
對此,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表達同樣的觀點,他解讀認為,當前中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部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加大國防投入是“剛性需求”。解讀如下:

在3月4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傅瑩透露,2015年中國國防預算增幅為10%左右。這是中國國防預算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從2011年至2014年,中國國防預算增幅分別為12.7%、11.2%、10.7%、12.2%。
看待中國國防費增長應客觀理性
“確定國防開支的根本遵循是國家安全需求。”作為歷部中國國防白皮書的擬制專家組組長,陳舟認為,國防預算的增長,是中國生存發展的“剛性需求”。
他說,當前中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部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周邊安全環境復雜,大國地緣戰略競爭日趨激烈,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日趨猖獗。維護國家統一、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的任務更加艱巨。
我國目前在海外投資存量超過6600億美元,對外貿易依存度接近50%,原油進口依存度超過50%。“這些現實都要求,一定的國防投入不可或缺。”陳舟說。
現階段我國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的可能性較小,但因外部因素引發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的可能性不可低估。陳舟指出,現階段我們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和選擇增多了,但千萬不能忘記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強軍才能衛國,強軍才能強國。
同時,中國軍隊近年來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以去年為例,中國首次成建制派出維和安全部隊,首次參加化武銷毀海運護航任務,艦機向馬爾代夫運送淡水。對此,陳舟說:“國際社會應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國防費的增長,不能一面期許中國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一面對中國懷疑指責。”
中國國防預算占GDP比重依然偏低
“盡管有了一定的增長,但相對于世界其他主要國家,我們的國防投入無論是占GDP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軍人人均軍費,都是比較低的。”陳舟說。
2014年中國國防預算為8082.3億元,10%左右的增幅意味著今年國防預算將達到8900億元人民幣左右。這個數字仍然大大低于美國60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
陳舟說,從宏觀上看,2014年我國國防費用只占GDP的1.3%,與當前學界普遍認同的國防費用占GDP2%左右的通行標準相比,依然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實際上,近15年來我國國防費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3%到1.5%之間,而世界主要大國的國防費用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是在2%到5%之間,美國基本上在4%左右,俄羅斯在4%到5%左右,其他主要大國都維持在2%以上。
“國防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也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數據。”陳舟說,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軍費開支占其財政支出的平均值是9.86%,而中國不到6%。
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如何確保國防支出的科學使用是輿論普遍關注的問題。陳舟介紹說,中國軍隊一直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條例》《厲行節約嚴格經費管理的規定》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確保經費安全、高效、規范使用。下一步,將堅決貫徹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要求,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監督,特別是強化裝備物資采購、房產轉讓、基本建設等重點領域環節監管,維護財經活動秩序、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更好地保障軍隊現代化建設。
“花錢必問效、低效必問責,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到戰斗力的刀刃上,這將成為中國軍隊建設的新常態。”陳舟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