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涅姆佐夫被殺案會搞亂俄羅斯嗎

2月27日深夜,俄羅斯著名反對派領袖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宮附近被人當街射殺。這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政壇最令人發指的政治謀殺,是當代俄羅斯政治史上的重大悲劇。消息傳來,舉世嘩然。盡管調查結果尚未公布,但各方政治勢力紛紛揣測、發聲,試圖借此謀利,讓事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在烏克蘭危機遠未終結、俄羅斯形勢波譎云詭之際,該案猶如扇動的蝴蝶翅膀,有可能掀起一場大的風暴。
盡管案發后有人刻意渲染涅姆佐夫身邊的烏克蘭美女模特,試圖將案件歸結于“情殺”或其他“桃色事件”,但從國家百貨商場中的跟蹤者與殺手密切配合,殺手射出6顆子彈中有4槍直接命中涅姆--佐夫頭部、心臟和肝脾等致命部位,之后殺手及其同伙鎮定自若地駕車逃離等細節看,兇犯絕對是經過特種訓練的職業殺手,而命案也絕非一般刑事案件,而是經過經心策劃的政治謀殺。
案發后,普京總統迅速下令俄羅斯偵察委員會、聯邦安全局和內務部成立專案組,全力偵破案件。而究竟是誰策劃實施了這場謀殺則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及各方政治勢力相互嗆聲的核心。
俄羅斯官方和主流媒體基本上認定是反對派和外國敵對勢力所為,指責他們企圖以此嫁禍于政府、煽動“廣場革命”破壞俄政治穩定甚至推翻現行政權;反對派和西方媒體則揣測,由于涅姆佐夫近年來多次揭露普京親信的貪腐行為、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官方立場相左甚至準備爆料俄軍在烏克蘭東部開展軍事行動的證據,因此為當局或極端民族主義者所不容,欲先除之而后快。
目前,我們還無法預計案件調查何時能取得實質進展,更無法知道調查結果是否會得到各方認同。但從當前復雜的局勢來看,此案很有可能給俄羅斯帶來一系列難以預料的風險。
首要的風險莫過于俄國內政治“極化”可能加劇,政治斗爭進一步升溫。
其實,在烏克蘭危機作用下,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在俄羅斯曾一度甚囂塵上的“反普京運動”目前已基本銷聲匿跡。一方面,反對派不能在內憂外患之際,冒民意之大不韙大肆“倒普”、同室操戈;另一方面,俄政府采取了多重手段,使得抗議行動難掀大浪。
但與此同時,俄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卻借勢上揚。普京的強力支持者、全俄“夜狼”摩托車俱樂部領導人扎爾多斯塔夫將國內反對派稱作西方安插的“第五縱隊”,指責其是“國家公敵”,甚至宣稱“將全力打擊和消滅他們”。這顯然與俄羅斯聯邦憲法所確立的“政治多元化”原則背道而馳。
如果傳統政治文化中激進和暴力的“毒瘤”再次發作,那對于俄羅斯來說不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盡管西方一些媒體有意無意地將涅姆佐夫命案與俄羅斯當局掛起鉤來,但理性的分析可以認為俄政府完全沒有必要以此舉來引火燒身。但風險恰恰在于,事態并沒有完全按照俄官方設定的“腳本”發展,超高的民意支持率并沒有轉化為普京總統的“絕對控制力”,各種政治勢力的暗流涌動可能給俄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其次,經濟危機可能推升政治風險。
國際油價下行和西方制裁對俄經濟構成嚴重沖擊,今明兩年勢必陷入衰退。盡管俄國內甚至中國很多人都以俄羅斯特殊的民族性、以普京的高支持率來證明俄會挺過難關,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鐵律決定了:如此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必然引發俄國內的利益重組、精英分化。近來局勢變化已經表明,盡管俄政府出臺了“反危機計劃”,但不同利益集團圍繞財政資源分配的角逐正在加劇。雖然民調顯示大多數民眾仍支持普京總統的領導,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完全贊同其治國方略,而是由于暫時沒有其他替代性選擇。俄羅斯歷史曾多次上演激進激烈的劇變,但愿類似的場景不會重演。
第三個風險是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可能進一步惡化。
烏克蘭危機已讓俄西關系跌至冷戰結束后的“冰點”,第二次“明斯克協議”后普京有意逐漸調整對歐關系以改善整體外部環境,但涅姆佐夫被刺無疑又加劇了雙方的互不信任:西方對俄的所謂“獨裁”、“專制”和“反人權”將更加厭惡,俄在西方的形象進一步受損;而俄則擔心西方借此對其策動“街頭革命”、沖擊現行制度。
相互敵視將進一步強化俄與西方之間的“安全困境”,雙方關系發展將遭遇難以預測的“湍流”,而這也將使本已復雜的國際局勢雪上加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