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金公司墻外開花:散戶不疼“富人”愛,私募業務超公募
在2014年大漲行情下,中國富人委托機構理財的資產規模已遠超散戶投資者。
2015年春節過后,中國基金業協會首次公布證券類資產管理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基金公司(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20.5萬億元。其中,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4.54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5.88萬億元。
也就是說,起步僅7年的基金公司私募業務,經過近三年、尤其是過去一年的快速發展,已超過發展17年的公募基金業務。
換言之,在散戶對委托理財”用腳投票”的同時,基金公司專戶資產規模卻在大規模增長,這似乎在告訴市場,中國的富人在以狂奔的速度尋求機構理財。
目前,國內公募業務的最低認購資金大多是100元或1000元,部分貨幣基金的認購門檻甚至降至1元。
由于A股多年熊市和“老鼠倉”導致的信任危機,在經歷2006年和2007年超級大牛市帶來的爆發式增長之后,國內基金公司公募業務近幾年一直穩定在3-4萬億。至2014年A股回暖,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有所增長。
基金公司專戶是一種私募業務,向特定客戶發售,“一對一”專戶特定向一個投資人發售,資金門檻為3000萬元;“一對多”向多個投資者發售,資金門檻為100萬元。總體來看,專戶針對的主要是中國的中高產收入階層。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3年底,基金公司管理專戶資產為1.22萬億,2014年增至2.15萬億。至2014年年年底,基金公司子公司管理的專戶資產規模達3.74萬億,基金公司與其子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總計為5.88萬億。
基金公司子公司由基金公司開設,目前只用于發展私募類的專戶業務,不開展公募業務。在中國,一些基金公司將全部專戶業務劃撥給子公司,基金公司只留公募業務;一些基金公司則將部分專戶業務轉給子公司,部分專戶業務仍留在基金公司,子公司主要發展與傳統股票、債券投資不相關的房地產投資、股權投資等創新類業務。
基金業協會還公布了其他資產管理公司的數據。截至2014年12月底,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7.95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24.82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2.13萬億元。
表面來看,證券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龐大。不過細分業務來看,證券公司管理的資產中,定向資管計劃規模最多,1.031萬只產品的資產規模為7.25萬億。主動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總規模為6554.5億元,只占券商資管規模的8.25%。其余34只專項資管計劃的資產規模為366.48億元。
市場人士稱,券商定向資管計劃中,不少是由券商作為發行通道,券商并不真正管理這些資產,一些資產由基金公司或私募機構作為投資顧問,在實際打理這些資產。
統計顯示,2014年年初剛剛實施備案管理的私募基金,經歷了一年發展,備案私募機構4955家,基金7665只,資產規模21295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管理機構1438家,產品3766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為4878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