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藝術品遇上P2P,金融風險誰來管?
藝術品與P2P結合的思路2007年在英國就出現了。2014年是中國P2P網絡貸款大爆發的一年??蓢鴥刃庞铆h境不佳,人們不禁要問:如何管控網絡藝術金融的風險?
P2P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在中國市場上,其優、缺點表現得都非常明顯,對P2P的質疑和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中國,銀行信貸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大量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和個人的貸款需求無法得到滿足。P2P正是瞄準了這個巨大的空白市場。P2P貸款對象基本上都是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草根階層,他們大多沒有房產抵押和適合的擔保。在P2P行業中,確實有一批充滿進取和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作為金融和互聯網技術精英,他們懷揣“普惠金融”的夢想,以建立信用自主和人人平等的金融服務平臺為使命。理想的P2P應該只是一個借貸雙方的信息撮合平臺,通過網絡有效的個人數據采集、大數據挖掘(包括個人行為、習慣、消費信息等)和人臉識別技術,采用個人信用和風險評分模型來判斷客戶的還款意愿和能力,為客戶提供信用貸款,并為貸款區別定價。P2P強化了“信用是一個人最值錢的東西”的理念。一些P2P機構還 從北上廣深等富裕地區吸收資金,將資金貸到三四線偏遠或貧困的地區。P2P與銀行的貸款資源基本沒有交集,但是其較高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與銀行的存款資源形成了競爭。
具體到藝術品與P2P的結合,這種運作思路2007年在英國就出現了。成立于2007年的英國Borro公司,將互聯網、藝術品和奢侈品鑒定估值、典當行和拍賣業務有機結合。
Eden Ventures、European Founders Fund等風險投資基金曾向Borro入資4000萬美元, 2014年Borro公司又獲得了來自主投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投資基金Victory Park Capital的1.12億美元資金的青睞。Borro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急需用錢的客戶通過網站或電話提出典當申請,然后在線下將自己收藏的藝術品、珠寶等物品交給公司作為質押物,并享有充分的保險。貸款金額一般最多是抵押物估價的70%,通常3天內就可將款項打入客戶的銀行賬戶。借款期在6個月左右,可辦理延期償還手續。如果客戶沒有按時贖回,公司則會通過自己的拍賣網絡將物品以盡可能高的價格賣出,并將拍賣抵押物所得超過差額部分全部返還給客戶,不從物品售賣環節中獲利。
Borro公司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你最大的價值”,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公司擁有來自佳士得、蘇富比和博物館等一流機構的優秀鑒定估值師和專業人員,可以幫客戶實現最高拍賣價格。Borro公司是通過互聯網擴大宣傳和尋找客戶,這實際上是P2P的基因,而決定放款的關鍵不是個人信用,而是質押藝術品資產的質量,這借鑒了典當行的經營模式。
近兩年,國內的P2P平臺和一些文交所也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借款人主要是擁有藝術品的藝術家或收藏者,以其所持有的藝術品作為質押標的。P2P平臺設立專家委員會,對質押的藝術品資產進行較為嚴格的鑒定和評估,以確保抵押物的真實性和估值的準確性。P2P平臺在對借款人的信用、還款能力進行審核后,將借款信息在平臺上發布,借款期限大多在15天至6個月不等,借款金額大多在5萬-80萬元之間,年化收益率一般為8%~12%,起投金額為50元或100元,投資人可以根據情況投標一定數量的資金。一般來說,借款金額不超過評估值的40%。
就國內P2P的模式看,不僅考察借款人的信用,而且將藝術品作為質押,還有若干擔保措施,可謂多重保障。雖然監管部門要求P2P去擔保,但為了增加出資者對平臺的信任,P2P機構基本上都有還款擔保。一般來說,銀行機構或國有機構出資辦的P2P更容易取得人們的信賴,即使利率低一些(年化7%~8%),銷售也較好。有的P2P平臺提取服務費收入的2.5%~3%作為風險準備金,還有的平臺會從借款中扣除一定比例作為準備金,但是這樣無形中增加了融資者的成本。
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由于國內信用環境不佳,一些機構急功近利,信用征信體系和數據庫不健全,加之P2P機構沒有金融牌照,門檻較低,目前基本沒有監管,貸款利率較高(普遍在20%以上),魚龍混雜,跑路、非法集資等消息不絕于耳,社會對P2P的批評和詬病較多。
P2P平臺面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首先,雖然P2P機構的運營模式差別很大,但是確有不少平臺偏離了單純中介的定位。其次,不少P2P平臺面對普通百姓以10%~15%的較高利率吸收存款,或者采用貸款債權轉讓的模式繞過現行的法規,在超市、街頭、小區面向普通百姓推銷,或在公眾媒體做財富管理的廣告。由于資金起點較低(50元或100元起),這些做法帶有明顯的公募性質。在中國只有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吸收公眾資金,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是對公募的監管較嚴格。由于富人能夠承受更大風險,所以對私募監管較寬松。再次,P2P公司大多將資金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中介賬戶托管和轉賬結算,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大多不承諾監管。
P2P的快速發展說明市場存在著巨大需求?;ヂ摼W金融作為新生事物,其運作的機理、規律和生態與傳統金融有很大差異,呈現的風險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異,這就需要理論研究和政策制定者對其特質進行深入研究,政府監管部門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應當制定出與互聯網金融相適應的監管和法律準則。(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