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們開了個研討會,建議這樣改《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編者按】
中國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2015年1月14日向媒體通報,現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的修訂草案《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值》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即日起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08年,中國出臺了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征求意見稿,但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讓這個征求意見稿胎死腹中。2015年1月13日,在國際土壤年、中國實施最嚴的新環保法的大背景下,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終于登上現實舞臺,并被賦予更多期待。
1月25日,澎湃新聞發表社論《立法治土》。社論提出三個期待:
其一,期待新的土壤標準能大量吸收最新的土壤研究成果,在新的科學基礎上建立適應中國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風險篩選指導值。
其二,期待在新的環保法的指導下,能加快土壤污染保護立法,使土壤質量標準和土壤立法盡可能同時出臺,從而確實有效地使良好的土壤得到保護、污染土壤得到治理。
其三,期待能對土壤污染源相關的大氣質量標準、水體質量標準和養殖業相關的標準和法律能得到徹底的梳理,使土壤質量標準和土壤保護條例能更通暢更順利地實施,從而使土壤質量標準和土壤保護條例真正發揮其作用。
2月6日,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牽頭,《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組織召開了《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相關問題研討會,共有 20余名專家參與討論,并形成了一份修改意見。
我們獨家刊登在這里,希望有更多專業、務實而有遠見的討論。

關于《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建議
為進一步提高《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015年2月6日由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牽頭,《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組織召開了《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相關問題研討會,共有 20余名專家參與了討論,經過研討形成建議如下:
一、組織審查程序
《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很重要,涉及面比較廣,應充分吸收各部委、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制定標準要有審查程序,建議由環保部或者標準委牽頭,成立由相關部委參加的標準審查委員會,啟動專項審查程序,確保標準的符合實際、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該標準保護和評價的目標不明確
現行標準劃分為三級,其中,二級標準是以保護農業正常生產為目的,而修訂后的標準并未提及標準編制的目的,因此,無法判斷標準的制定是基于農田生態環境保護目的還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目的,建議應予以明確。
三、該標準的實用性存疑
1.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制訂,要充分考慮我國現實國情、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可承受度等因素,特別是要考慮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管理的切實需求。
2.我國土壤類型、氣候類型、種植制度、污染水平等差異巨大,制訂全國統一的標準限值很難滿足各地管理實際需要,建議制訂簡單可行、科學合理的標準指導值,并由地方政府主導制訂相關地方標準。
四、需注意與其他標準的銜接
1.土壤污染的來源具有復雜性,包括大氣沉降、灌溉水、肥料等多方面都會對土壤污染造成影響,因此,在制定標準中,建議考慮與其他相關標準的有效銜接。
2.標準能否與相關農產品質量限量標準相銜接,作為標準體系的部分。名稱要進一步商榷,統一應用形成標準體系。
五、該標準的編制依據不明確
1.標準限值沒有給出測算依據,在編制說明中沒有給出標準限值的計算方法、來源依據和參考數據等。
2.目前,關于土壤環境質量基準值、篩選值、指導值等的研究較多,建議標準修訂過程吸收相關研究成果。
3.重金屬在土壤中以各種形態存在,對農產品的安全主要是有效態部分,因此標準的制定過程應對此予以足夠重視。
六、該標準限值設定不合理
1.給定的標準限值尚需進一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問題:第一,鎘、鎳標準限值設定過低,將導致全國大范圍污染的假象;第二,中、堿性條件下標準限值設定過低,建議適度放寬;第三,除鎘之外,其余項目的標準限值在pH小于5.5和pH在5.5到6.5之間沒有區別,pH分四檔的意義不大;第四,鉛的標準沒有跟隨土壤pH變動,體現不出差異性。
2.現行農產品質量標準是世界上比較嚴格的標準,也是導致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過于嚴格的重要影響。應當根據實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行修訂。不能用一個錯誤的標準,特別是過去比較低的環境限量標準來指導新的標準修訂,對一些限量值標準應該適度放寬。
七、標準編制的規范性問題
1.在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已頒布國家標準的分析方法應予采納,不應以行業標準為準。
2.選測項目中個別分析方法為“制訂中”,作為標準不太嚴謹,且無法指導具體實踐。
3.4.2一節中“特定區域”應明確具體的范圍要求。
4.6.3一節中,“對于土壤污染物含量低于本標準的,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其環境質量下降”一句易引起歧義。
參加會議人員名單
閆成:農業部科教司資源環境處副處長
徐建明: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
馬義兵: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成杭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研究員
楊忠芳: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陳能場: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李永濤:華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王玉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陳懷滿: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書面建議)
侯紅: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楊琛: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
李敏: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博士
任天志: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
徐應明: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
劉仲齊: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
楊殿林: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
沈躍: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
王農: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處長
王偉: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
安毅: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
王瑞剛: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
郭軍康: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
趙建寧: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