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商務部回應“日企全面撤離中國”:關停工廠數量有限

日本企業在大面積撤離中國?
2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在被問及“多家日本企業關停中國工廠,是否意味著日資企業開始在中國全面退出”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日本企業確實關停了個別工廠,但是總體上看數量是有限的。
關于日資撤離中國的信息,在今年2月持續升溫。今年2月初,日本松下關閉了其在中國的最后一家彩電工廠——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而日本鐘表制造商西鐵城,則在2月5日,宣布其在華重要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并突然通知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對于這一系列動作,沈丹陽回應,這屬于企業正常經營活動。
沈丹陽說,近年來受到中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還有經濟發展的速度放緩,以及一些外商投資企業經營不善等因素的影響,有少數跨國公司對其在中國的業務進行調整,包括關停個別工廠,像日本企業確實關停了個別工廠,但是總體上看數量是有限的。
他強調,跨國公司在實施全球化戰略過程中,經常采取兼并重組等措施,對其全球業務調整和布局,“我們認為這屬于企業正常經營活動。”
根據沈丹陽披露的數據,2014年日資企業的終止和減資情況其實是比較平穩的,終止企業數基本和2013年持平,減資的企業數下降了3.2%,“應該說日本企業對華投資是有進有出的,并沒有出現日資企業全面退出的情況?!?/p>
今年1月,日本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還增長了3.5%,合同外資大幅度增長46.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增長3.2%。
“這幾個數據看起來,整體上日制企業對華投資還是增長的趨勢,而不是相反的。”沈丹陽說。
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66家,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31.8%;合同外資金額33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9.4%。這其中,金融服務業吸收外資大幅增長。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91.8億美元,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66%,同比增長 45.1%。高端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活躍。1月,制造業領域實際使用外資39.5億美元,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為28.4%,同比增長13.9%。
不容回避的是,受制于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部分跨國企業開始尋覓更便宜的投資地。
去年12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公布的一份調查結果稱:給予該機構回復的4767家日資企業中,今后1-2年“將擴大在華業務”的在華日資企業僅占46.5%,較2013年度下滑了7.7個百分點。這是自1998年有可比數據以來,該項指標首次跌落到50%以下。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報告稱,很多受訪日資企業都提到,他們打算減少或轉移在華業務的原因是,中國的員工工資上漲,銷售額減少等。相比中國,在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國的日資企業,更愿意在當地擴大業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