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北大校長要當好出氣筒

毫無疑問,在北大過去的所有校長中,世人首推蔡元培。蔡元培第一個將國外大學所秉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種子播撒到了北京大學。這一點在北洋時期的中國實行起來很不容易。實際上,蔡元培在1916年底接任北大校長時,是帶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氣去的。而在1919年因五四運動引咎辭職后,蔡元培也發表了《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其高呼“我絕對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長; 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 我絕對不能再到北京的學校任校長。”蔡元培名義上做了10年半的北大校長,真正管事不過五年有半。
在蔡元培的三個“絕對不能”面前,再有個性的北大校長候選人看起來也是平庸的。某種程度上,蔡元培是以革命家的身份在做教育,或者說,以教育家的身份在干革命。中國不再需要革命,蔡元培已成絕響。
如果將蔡元培作為北大校長的遴選標準,林建華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北大校長,但具體到當今中國,林建華可能是一個合適的北大校長。在他接任北大校長的講話中,提出了大學規矩的兩個方面:首先是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第二是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耐人尋味的是,林建華還曾在浙江大學2014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講道,“早期的大學的確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管理的一種自治聯合體。”
雖然林建華之前在重慶大學與浙江大學的校長任期都比較短暫,但從其校長之路的軌跡看得出來,他正走在職業的上坡路上。從林建華的講話中也不難發現,他是一個知道自己角色定位的人。未來,無論是上層領導,還是北大全校師生,都可以拿他當出氣筒。有沒有智慧融合并滿足兩邊對他的不同期許,決定著林建華的北大校長之路能走多遠,也決定著林建華那些注定備受爭議的高校改革能在北大推行多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