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鋁出口激增:鉆政策漏洞,半成品到岸后重新熔化
多項征兆顯示,中國出口的鋁產品可能成為下一個“反出口退稅補貼”的圍剿對象。
《華爾街日報》12日援引分析師說,中國冶煉廠正想方設法避開鋁產品15%的出口稅。其手段就是將出口的鋁偽裝成所謂的“半成品”,即可獲得13%的出口退稅補貼。
純鋁通常被用來鑄造鋼錠,但鋁這種金屬相對比較容易被熔煉成其他形態(tài)的產品,例如門框、輪轂等等。這些半成品出口之后可以再次熔化,重塑成目的國家需要的形態(tài)。
上述做法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國鋁出口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鋁產品應用較多的房地產、汽車等行業(yè)需求疲軟,中國鋁生產商及貿易商將銷售重心進一步向海外轉移。
2014年12月份,中國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總量54萬噸,較當年1月份出口量增加69%。
中國最大的金屬行業(yè)研究公司Mysteel.com鋁分析師李旬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國內外鋁錠的高價差,對中國鋁材出口形成較大的動力”。國外鋁錠現貨升水(現貨價高于期貨價)始終處于400-500美元/噸的高位,按照現有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鋁價1850美元/噸及匯率6.1%來計算,價格為13725元/噸。而2014年中國鋁錠平均價13470元/噸。
高價差誘使中國相關企業(yè)冒險打起“擦邊球”。李旬對澎湃新聞說,“畢竟做這個事情風險很高,如果被海關查到,企業(yè)的進出口資質將受到影響。另外,盡管加工成‘半成品’,也需要一定的加工費,重新熔化也需要成本”。
雖然中國出口鋁中“半成品鋁”所占比例并不清楚,但Wood Mackenzie Ltd.首席鋁分析師Uday Patel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鋁生產商建設可以將鋁制成半成品的加工設施,意味著今年中國鋁出口可能維持高位。
中國鋁出口的“出挑表現”顯然引起了國際市場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關注。
花旗集團駐香港的分析師 Ivan Szpakowski稱,中國鋁產量肯定會對除中國以外亞洲市場(市況現已變得相當疲軟)產生影響。麥格理集團在一份致客戶的報告中也說道,這不僅會給溢價帶來嚴峻下行壓力,而且會使庫存堆積到可能須十年才能消化至正常水平的程度。
而對中國出口補貼一向“微詞頗多”的美國,此番也沒有袖手旁觀。11日,華盛頓方面已經邁出了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投訴中國對多個行業(yè)(從農業(yè)到醫(yī)療器材)提供出口補貼的第一步。
華盛頓方面稱,已請求在WTO與中國就其利用“示范基地”(即政府支持的特別產業(yè)集群)的問題展開正式談判。其中,鋁產品就是目標之一。
在全球大宗商品熊市之際,北京鋁諮詢機構AZ China總經理Paul Adkins認為中國的基本金屬行業(yè)今日仍十分活躍,“這要歸功于債務豁免、政府補貼電費、低利率貸款等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