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常關注時政的上海市民不到三成,機關加薪、呼格案話題進前五
上海市民對時政的關注度如何,對哪些時政話題最感興趣?2月5日,由上海市社聯和新華社上海分社首度聯合發布的“上海市民時政關注指數”給出答案。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指數報告獲悉,“外灘事件與大都市公共安全管理”、“呼格吉勒圖沉冤昭雪”等5個時政話題是上海市民最關注的。但是,數據顯示“經常關注”時政的上海市民比例不到30%,市民對時政關注度還需引導加強。
外灘事件、呼格案等5個話題關注度靠前
調查結果顯示,“外灘事件與大都市公共安全管理”成為2015年1月份上海市民最關注的時政話題,位居本月上海市民時政關注指數市民關注度排行榜榜首,高達91.12%的受訪市民表示關注。市民關注度排名前五的時政話題還有:“習近平與人民互相‘點贊’”,關注度達83.27%;“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其關注度為67.52%;“明確八項規定與職工福利不對立”,關注度為52.36%;“呼格吉勒圖沉冤昭雪”,關注度為44.30%。
上海市民時政話題關注度呈現快速梯度下降特征。在排名前五的時政話題榜中,排名第二的話題“習近平與人民互相‘點贊’”與排名第一的話題“外灘事件與大都市公共安全管理”相比,其關注度下降7.85%;隨后的關注度梯度降幅分別為15.75%、15.16%、8.06%。這既體現了時政話題本身的屬性,也體現了不同職業身份群體的市民對時政話題的關注差異性特征。例如機關事業單位或企業職工普遍關注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時政話題。
經常關注時政的上海市民不足三成
調查顯示,28.5%的受訪者“經常關注”時政話題,46%表示“偶爾關注”,18.5%表示“極少關注”,只有7%表示“不關注”。
從數據可見,大多數上海市民對時政話題有一定程度的關注;不過,“經常關注”時政的市民比例不到30%,市民對時政的關注度還需進一步引導、加強。
在關注時政話題的主要原因方面,41%的受訪者表示為了“獲取信息”,38%表示出于“個人興趣”,18.5%表示因為“工作內容”,2.5%表示“沒有目的”。
從數據可見,絕大多數關注時政的上海市民都有著較為明確的目的,并且近四成受訪者對時政感興趣,現實上海市民在獲取資訊方面比較成熟和理性,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國際與國內政治格局、經濟走向、文化發展,緊隨著時代潮流,把握社會脈搏。
調查顯示,86%的受訪者表示“經常與他人分享或探討時政話題”。91.5%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提高市民對時政話題的關注度”,8.5%認為“沒有必要”;89%的受訪者認為提高時政關注度“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質”,11%持相反意見;69%的受訪者認為提高時政關注度“有利于解決社會問題”,31%持相反意見。
不過,31%的受訪者對提高時政關注度能否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持保留意見,這顯示出還是有相當部分市民認為對時政問題“關注”不等于“解決”。
關注話題存在明顯群體差異
上海的機關干部高度關注工資調整等利益相關話題。機關系統逾八成被調查對象最為關注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社區居民對領導人親民作風和反腐舉措表示歡迎。社區居民超過半數被調查對象選擇了“習近平與人民互相‘點贊’”話題;企業員工對關涉民生的問題普遍關注。海納百川的上海大都市,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大量人才,他們對于能否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如何實現平等福利等問題非常關注;大學生具有“法治精神”關切個人成長空間。大學生群體普遍充滿正義感,有近七成大學生關注了“呼格吉勒圖沉冤昭雪”話題。
“上海市民并不操心一些所謂‘高大上’的政治議題,但并不是說上海市民不關心政治話題,只不過角度有所不同。” 復旦大學副教授蔣昌建說,上海市民更關心經濟政策,以及跟個人職業選擇、工作前景、這座城市的發展有關的時政話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