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藥大王”楊壽海大敗局:豪言進入世界五百強,卻高負債申請重整

雷達財經 文|張凱旌 編|深海
昔日的“農藥大王”,曾在2019年豪言到2025年時,要原創出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六家千億級企業和八個獨角獸公司的楊壽海,卻上演了一場大敗局。
6月2日,ST紅太陽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南京第一農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南一農集團”)已于近日向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法院申請重整。6月4日晚公告顯示,法院已裁定受理南一農集團的重整申請。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ST紅太陽是一家以環保農藥、動物營養及中間體為主業的公司,由楊壽海創立。公司曾在2018年全球作物保護行業(農藥公司)排名中升至第11位,并于2019年首次進入中國企業500強,楊壽海巔峰時也是胡潤百富榜常客,身家最高達70億元。
然而,2019年以來,公司情況急轉直下,債務飆升的同時,還涉及非經營性大額占款。也因此,深交所在公司申請重整后的第一時間發出關注函,質疑南一農集團存在借助重組逃廢債務、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風險。
2020年,楊壽海自2016年登上胡潤百富榜以來,首度跌出榜單,身價縮水超28億。
巨額債務下申請重整
“2019年以來,南一農集團持續面臨債務風險,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相關問題,但仍不能徹底擺脫其流動性危機。”公告內容,揭示了ST紅太陽近幾年的困境。
2018年3月30日至今,ST紅太陽股價從最高的24.40元一路跌至不足4元,市值蒸發逾八成。

年報顯示,2019年ST紅太陽歸母凈虧損3.4億元,實現了自2000年借殼上市之后第二次虧損,也是最大的一次虧損。與此同時,公司的負債總額達92.09億元,亦為歷史峰值。
2020年,ST紅太陽和楊壽海的債務情況進一步惡化,公司股東的股權遭遇了連續的質押、凍結,與此同時,一系列與資金有關的訴訟開始發酵。
據天眼查,2020年4月以來,楊壽海共收到46個限制消費令,3次成為失信被執行人,累計被執行金額7.42億元;南一農集團共收到12個限制消費令,7次成為失信被執行人,累計被執行金額8.26億元。
2019年11月,ST紅太陽首次發布控股股東被動減持的公告,彼時南一農集團的持股比例尚為45.94%。而在2021年3月,南一農集團因在招商證券辦理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逾期違約,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被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裁定司法拍賣后,其持有ST紅太陽股份的比例已下降至31.71%。
原本6月5日,南一農集團持有總計5.51%的兩筆紅太陽股權,將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將被司法拍賣。不過阿里拍賣顯示,由于法院已受理南一農集團的重整申請,拍賣已被撤回。

截至2021年5月31日,南一農集團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為31.57%,其中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91.55%,凍結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99.50%,輪候凍結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798.32%。
因此,南一農集團于近日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并存在重整可行性和必要性”為由,向法院提交重整申請。
6月5日,法院裁定受理南一農集團的重整申請。ST紅太陽對此表示,南一農集團重整能否成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后續處置可能會引起公司實控權的變化,如能順利實施,則有利于改善南一農集團資產負債結構、引入戰投,并推動化解其對公司的資金占用等問題,如無法順利實施,則南一農集團存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曾連續13年冠絕國內 楊壽海被稱為“農藥大王”
國際前八、亞太三甲、連續13年冠絕國內,ST紅太陽曾有過輝煌。
在淪為“老賴”前,楊壽海曾對2025年的公司有過美好的展望:“發明兩塊國際名牌,原創三家國際500強,五家上市公司,造就六家千億級工業企業,培育八家獨角獸公司,市值出售雙超萬億……”
在面對一點財經的專訪中,楊壽海曾表示,“如果不施農藥,全球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生果等,要減產32%-40%。換句話說便是這國際上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鬧饑荒。”
1989年,國內市場被高毒農藥和國外高價環保農藥壟斷,楊壽海看準環保農藥的商機,靠借資5000元白手起家,建立了高淳農藥分裝廠,并在日后逐漸發展為南一農集團。
1996年,南京紅太陽集團成立,四年后,紅太陽集團通過對南京天龍股份有限公司的戰略性資產重組借殼上市,并在此后逐步完成了“國退民進”的重組計劃,成功讓南一農集團化身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紅太陽的總部坐落于被譽為“江南圣地”的南京高淳區,在這里,紅太陽成功自主研發了被國外公司獨占全球市場半個多世紀的“三藥”(農藥、醫藥、獸藥)中間體“芯片”——吡啶堿。
據悉,吡啶堿不只是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的“芯片”,也是日用化工、食物香料、飼料添加劑、子午輪胎等工業產品的重要原料。
隨著公司不斷發展,ST紅太陽的經營數據水漲船高,一度單年營收超70億元,凈利潤也超過了4億元。
據媒體報道,曾當選“全國勞動模范”的楊壽海在60多歲的高齡下,依舊可以和紅太陽集團辦理團隊從下午一直開會到凌晨3點。
2016年,63歲的楊壽海以55億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一年后,其身家升至70億,在農藥行業上榜5人中高居第一。與此同時,紅太陽也連續多年被提名世界農化行業“奧斯卡”獎,并在2018年全球作物保護行業(農藥公司)排名中升至第11位。
2019年,楊壽海和他的紅太陽登上了央視《大國品牌養成記》的平臺,成為了“中國制造”在全球商業競爭和文化交流復興的國家級品牌的典型。當年,紅太陽所擁有的專利和專有技術、國際市場準入“雙超”千件,產業布局8國36市,產品銷往108個國家和地區。

“咱們的生化農藥技能才能現已達到了可以引領全球的水平。差不多相當于華為在5G技能領域的地位。”楊壽海在采訪時稱。
豪言不到兩年申請重整,何以至此?
2019年還以48億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的楊壽海,至2020年已跌出榜單,據榜單中最低身家20億計算,楊壽海身家縮水超28億。
從豪言締造三家世界五百強到申請重整,楊壽海和他的紅太陽集團僅用了不到兩年,在這段時間里發生了什么?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集團最早曝出資金問題是在2020年4月。彼時的公告顯示,2019年南一農集團及其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非經營性資金46.84億元,年期末非經營性資金占用余額29.17億元,截至4月29日非經營性占用資金余額12.56億元,償還時間為2020年5月28日前。
而有關違規占資的原因,ST紅太陽的解釋是“受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國家去杠桿政策影響,銀行內部授信審批流程拉長,公開市場融資愈發困難,再加之二級市場劇烈波動,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出現流動性危機,從而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用于歸還其融資借款及利息、流動資金周轉等。”
2020年7月6日,ST紅太陽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理由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但時至今日,調查結果依舊未出。

值得一提的是,ST紅太陽在2020年三季報中表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數為0。這也就意味著,此前的大額占款已徹底還清。
然而,到了2020年年報中,南一農集團及其關聯方的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又變為29.75億元,且截至2021年4月28日還有29.64億元未償還。
此外,ST紅太陽在2018年底的一起收購也引發了深交所的質疑。
2018年12月,ST紅太陽擬以11.86億元全資收購南一農集團的孫公司——重慶中邦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中邦”)。交易完成后,重慶中邦將成為ST紅太陽的全資子公司。
收購的同時,上市公司與重慶中邦的原股東紅太陽醫藥集團簽下了對賭協議,重慶中邦2018-2020年扣非凈利潤若分別低于6448.98萬元、8477.41萬元、11214.20萬元,紅太陽醫藥集團將依約對公司進行補償。
相關公告顯示,收購時重慶中邦賬面凈資產1.76億元,收購增值率575.57%。在以接近6倍溢價的金額收購完成后,深交所最新問詢函顯示,重慶中邦目前業績承諾完成率僅39.03%。
有報道指出,重慶中邦2017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凈利潤為負,這意味著在此之前,公司或處于“連年虧損”,或“前期巨虧,后期盈利尚不足以彌補”狀態。而到了2017年末,重慶中邦的未分配利潤為986.61萬元,這意味著公司剛得以彌補完虧損。
2016年至2018年前10個月,重慶中邦凈利潤實現了155.15萬元、1330.40萬元、4513.65萬元的三級跳,在剛彌補完虧損,業績猛升后,就急于以6倍溢價轉賣給上市公司,這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利潤輸送套現的質疑,不過對于這一看法,ST紅太陽的副董事長和獨董曾雙雙予以否認。
多重疑點下,也讓ST紅太陽的脫困之路變得格外艱難。
2020年10月底,南一農集團一度謀劃將其持有的29.9%上市公司股權以20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山東坤泰資產或其關聯公司。資料顯示,山東坤泰資產是山東國資委所屬的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間接控股的國資平臺公司。若股權轉讓成功,紅太陽的實控人將由楊壽海變更為山東土發集團。
不過根據ST紅太陽后續的公告,山東土發集團和公司之間的合作框架有效期至2021年2月28日結束,并沒有對合作方案細節事項最終確定,也就是說雙方的合作已宣告終止。
ST紅太陽還會有下一個“接盤俠”嗎?南一農集團的重整將怎樣發展?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