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150年前的美國內戰,猛將如云的南方為何失敗

李軍
2015-02-07 18:08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戰火蹂躪的里士滿,攝于1865年

眾說紛紜

        南北戰爭塵埃落定后,人們開始探討勝敗的具體原因。這種討論持續了將近一個半世紀,直到今天仍有各種不同的意見。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下列因素對美國內戰的勝負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第一,南北雙方的物質基礎、人力資源與交通條件。

        第二,南北生產技術與武器裝備。

        第三,聯邦與邦聯總統的能力與性格。

        第四,南北主將的戰略素養與指揮技巧。

        第五,南北部隊的士氣與士兵軍紀。

        第六,聯邦與邦聯的政治體制。

        第七,南北社會的黨派勢力與輿論環境。

        第八,南北民眾對戰爭的態度與社會心理。

        第九,歐洲列強的態度。

        這些因素在北方與南方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具體分析起來相當繁復。

駐扎在國會大廈的聯邦軍隊,攝于1861年5月

成也州權,敗也州權?

        就南方而言,詹姆斯? 亞當斯在《美國悲劇》一書中認為,人員缺乏、物資不足、金融不良、出海封鎖、棉花政策、對外政策、高級將領能力不夠、南方人極端的“州權”意識、對戰爭真正目的的迷失、戴維斯總統與將領之間的矛盾、主要政治家之間的不和(如邦聯總統與副總統長達兩年多時間的疏離)、民眾心理原因、后方家庭壓力對前線士兵的影響等,是南方戰敗的原因。

        以“州權”意識為例,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南方人強烈的州權意識,使邦聯各州很難形成一種整合力量,各州把自己的利益置于邦聯利益之上,削弱了邦聯政府力量,使邦聯政府缺乏“宏觀調控能力”,成為邦聯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詹姆斯? 亞當斯所說:

        盡管不乏勇氣和犧牲精神,但是南方人尤其是南方各州政府并沒有給予邦聯中央政府本應給予的支持。理由很簡單:南方人脫離聯邦的所有理論,以及他們的基本心理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各州民眾應該首先忠誠于本州,而非各州的聯合體。……邦聯政府是新建的,本身還沒有形成一種各方休戚與共的傳統。……在憲法理論上邦聯只是一個同盟而非國家。正如《理士滿輝格黨報》所說:“我們很遺憾地看到,‘國家的’一詞有時候被用來指稱邦聯事務。我們認為它應該被禁止使用。這個邦聯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多個國家之間的聯盟。我們認為最好別再使用邦聯這個詞,代之以‘國家聯盟’,或者‘共和國聯盟’。

        南方的內戰親歷者從“當事人”的角度,也對邦聯“失去的事業”進行了原因分析。

        前邦聯戰爭部長希爾? 凱恩(Hill Kean )提出了邦聯垮臺的七個原因,包括財政破產、人口不足、物質短缺、將領無能、交通運輸落后、征兵困難、奴隸逃亡。

        前邦聯上校羅伯特? 湯西爾斯(Robert Tansills )列舉了南方失敗的十三個因素,從“過度依賴外國的承認與支持”,到“有損于軍紀和效率的邦聯部隊軍官選舉方式”等。

        就拿軍官選舉方式來說,雖然南北軍隊都有選舉軍官的做法,但南軍做得更加徹底,除了高級軍官,幾乎都是選出來的。這對南軍戰斗力有沒有負面影響?回答是肯定的。據說,有一個阿拉巴馬連隊數月作戰效率低下,原因就是選不出一個中尉軍官。有一個班一共只有六個人,在選舉下士時居然“涌現出”五個候選人。格雷? 葛爾格在《美國內戰》一書中寫道:

        在選舉中,候選人的人緣常常比軍事技能更重要,那些以能力見長的士兵都認為這種選舉是絕對有害的。

        選出來的軍官往往權威相對不足,戰場上士兵不服從命令、自行其是、軍紀散漫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一次,李將軍向戴維斯總統報告說,士兵擅自離隊情況嚴重,簡直防不勝防,有時一個連隊甚至減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人。

        另外,南北政府的管理能力也存在較大差距。聯邦政府多年來擁有比較完備的組織結構;而邦聯政府卻是一個臨時“草臺班子”,政府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相對較弱。        

南方猛將如云,因何敗北

        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邦聯軍隊猛將如云,尤其擁有像李將軍、杰克遜這樣出色的高級將領,本應是南方的重要優勢。但是,也有少數歷史學家看法正好相反。歷史學家弗蘭克? 范迪維爾(Frank E. Vandiver )認為,南方人“在軍事指揮和后勤系統方面都顯得能力不夠”;格拉底? 麥克維尼(Grady McWhiney )和佩里? 杰米森(Perry D. Jamieson )則認為,南方將領在戰場上堅持正面進攻是導致戰敗的主要原因。

李將軍

        說到李將軍,他被公認是出類拔萃的戰地指揮官。但是,也有歷史學家指出,李將軍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缺乏靈活性,不善于在較大范圍內機動作戰,沒有威脅和攻占北方重要城市和軍事重鎮,扼其咽喉,致其死命,一味按部就班地打陣地戰,消耗寶貴的時間與兵力。

        南方將領中只有杰克遜一開始就意識到,邦聯成功的最大機會有賴于打擊北方的戰略要地和生命線。可惜,杰克遜只是一個將才而非帥才,并且死得太早。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一些歷史學家并不認為游擊戰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就能夠拯救邦聯。他們指出,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的確依靠運動戰戰勝了英軍。但是,獨立戰爭屬于前工業化時代的戰爭,美國內戰是工業化時代的戰爭,需要依靠巨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資保障,機動作戰不可能取得決定性勝利。舉例來說,到戰爭結束之際,北軍擁有700 多艘艦船,許多是鐵甲艦,而南軍幾乎一艘沒有,這與機動不機動有什么關系?

假如沒有林肯和格蘭特

        就北方而言,大多數歷史學家將獲勝的主因歸之于經濟實力和人力資源。的確,在戰爭期間,北方的生產能力不減反增,與南方正好形成鮮明對比。以農業為例,北方盡管減少了三分之一的農業勞動力,農業依然創紀錄地增產,這得益于收割機、刈草機的大規模使用,以及婦女與兒童參與勞作。

        不過,也有歷史學家指出,除了經濟實力之外,人為的因素也很重要。其中,林肯總統的領導才能是北方獲勝的重要原因。林肯的傳記作家詹姆斯? 羅德斯(James Ford Rhodes )寫道:“北方的最大財富被證明就是林肯。”在戴維? 唐納德主編的《北方為何贏得內戰》一書中,歷史學家戴維? 波特(David M. Potter )撰文《杰弗遜? 戴維斯與邦聯失敗的政治因素》說:“如下假設并非毫無根據:如果邦聯與聯邦交換一下總統,邦聯有可能贏得獨立。”這種看法雖有“英雄史觀”之嫌,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林肯在內戰中的特殊作用。

如果沒有格蘭特,北美大地上會不會是美國聯邦和美國邦聯并立?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學研究不妨假設。有的歷史學家提出了一種獨特的思考方法:如果抽調某個因素,北方還會贏嗎?以格蘭特為例,有的歷史學家為了說明格蘭特的重要性,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格蘭特,北方還會贏嗎?換句話說,假如格蘭特在戰爭中突然死亡,內戰的結局會怎樣?

        麥金雷? 肯托(MacKinlay Kantor )在1960 年寫了一本書,題目是《如果南方贏得了戰爭》,書中假設格蘭特在1863 年5 月意外墜馬,頭部磕在石頭上,不幸死亡。于是,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按照麥金雷? 肯托“替換歷史學”(alternate history )的演繹,格蘭特的意外死亡導致了北軍維克斯堡之戰失利,隨后的葛底斯堡戰役北軍再次失利,最后邦聯取得了內戰的勝利,聯邦丟失了華盛頓和馬里蘭州大部,只得定都于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從此,美國聯邦與美國邦聯兩個主權國家并存于北美大地之上。

 
(選自李軍著:《自由的新生:美國內戰風云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版。全文標題均為編者所擬。)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垫江县| 南开区| 阜宁县| 德令哈市| 阿荣旗| 中江县| 娄烦县| 吉木乃县| 扶风县| 庄河市| 井冈山市| 陆川县| 拜泉县| 繁昌县| 广宁县| 洛扎县| 富锦市| 北安市| 定远县| 平潭县| 民权县| 遂溪县| 涟源市| 惠东县| 连城县| 都昌县| 尚志市| 白山市| 土默特左旗| 华阴市| 武隆县| 福州市| 陵川县| 宁海县| 海兴县| 油尖旺区| 泉州市| 达尔| 旬阳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