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兩會聚焦下的合慶鎮勤奮村:村民渴望找回藍天白云

1月26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回訪了浦東新區合慶鎮。這位提意見的老媽媽黃月琴居住在合慶鎮東北部的勤奮村,這里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惡臭,村里的河道大都已經發黑發臭,村民們的工作與生活都深受其擾,苦不堪言。
浦東新區合慶鎮人大主席黃福明表示,2014年4月,合慶鎮鎮政府就勤奮村環境污染問題作過調研報告,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勤奮村在地理位置上恰巧被好幾個可能產生污染的“廠子”包圍。
空氣惡臭蚊蠅滋生,村民不敢開窗
1月26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了浦東新區合慶鎮勤奮村。在現場,記者看到,村里的鄉間小道兩旁出現一堆堆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廢料,幾輛大型卡車呼嘯而過,卷起一陣飛揚的塵土,路過的村民不得不掩鼻而過。
走在道路上,記者漸漸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焚燒的焦味。原來,在道路兩旁的隱秘處,有人點火焚燒垃圾,飄起陣陣黑煙。
當地的村民告訴記者,今天沒有刮大風,村里的氣味尚不濃郁。“村子周圍遍布了各種污染源,一旦刮個風,村里的惡臭根本不能忍。”
什么樣的惡臭彌漫在村子里?村民蔡月琴向記者倒起了苦水:“這種臭味已經持續了五六年了。我家每天都不敢開窗,一開窗臭味道就進來了。所以家里燒飯燒菜都門窗緊閉,否則飯也吃不下去。”
對于村里的惡臭,蔡月琴耿耿于懷,她說自己有個30多歲的兒子,之前談了好幾個女朋友都不成功,均是因為“對方受不了村里的臭味”。
“好不容易兒子前些年帶了個女朋友上門,這個姑娘一來就問我‘為什么家里這么臭?’我可不想讓兒子的婚事又黃了,只能騙說‘附近鄰居用糞便作肥料施肥。”蔡月琴哭笑不得,稱兒子成婚后,兒媳婦才知道真相。
而今,小孫女出生了,但村里的惡臭仍揮之不去。蔡月琴覺得非常對不起孩子,自己連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都給不了孫女:“孩子每天呼吸的空氣都那么臟,她小小的身體怎么受得了。”蔡月琴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優越,沒有足夠的能力在上海市區買房,有時候看著孫女經常咳嗽不止,她恨不得自己買頂帳篷帶著孫女到空氣好一些的地方暫時“避難”。

河道水質也受污染,村里癌癥比例上升
黃慧萍表示,除了癌癥,村里的更多村民都患有慢性疾病,其中絕大多數都患有支氣管炎。“大家都咳嗽咳不停,吃藥打針都沒有用。”她說,自己來勤奮村工作7年,現如今也患上了支氣管炎。
除了空氣污濁,村里的河道水質也受到嚴重影響。
村民潘躍平說,村里的河道幾乎都被污染了。“河里的水質都發黑發臭,河面上飄著厚厚一層垃圾,到了夏天更是蚊蠅滋生。”他說,目前村里最干凈的河只有張家浜了,但是這條河道仍然不盡如人意,河水泛黃,更不見魚蝦等生物。
村民懷念藍天白云,用手捧水就能喝下
說起勤奮村的往昔,村民們無不感嘆。村民黃月琴回憶說,幾十年前的勤奮村沒有那么多工廠、沒有那么多卡車,農田一片接著一片,種植著稻子、麥子、油菜、棉花。“雖然那時候村里窮,在田里干活每人每月只有20塊的收入,但是藍天白云非常透徹,環境衛生整潔,再窮也覺得生活很知足。”
潘躍平則說,那時候的河水清澈甘甜,干農活累了渴了,隨即用手撈起河里的水就往嘴里送。“那時候河水的味道,現在還記得,有甜味。”
他還說,那時候的河里能清楚看到小魚小蝦,每每干完農活回家,總會到河里撈條魚給家里加道菜。
被多個污染源包圍,擬建水泥廠惹擔憂
過去的空氣那么清新,過去的河水那么清澈。可是,如今的勤奮村為何污染重重?
浦東新區合慶鎮人大主席黃福明向記者表示,2014年4月,合慶鎮鎮政府曾就勤奮村環境污染問題作過調研報告,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勤奮村在地理位置上被好幾個可能產生污染的廠子包圍。
黃福明表示,在勤奮村的東南面有一家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上海地區大部分的污水處理都歸于此處,每到上半年刮東南風之際,該廠的臭味十分濃重,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而在勤奮村的往北兩三公里,有一家黎明垃圾填埋場,黃福明指出,此處的臭氣也非常厲害,而附著垃圾而來的蒼蠅等嚴重擾民,村民難以忍耐。據悉,早在2009年,勤奮村徐家宅十組的48戶家庭就是因為不堪其擾而實施了整體動遷。
在黎明垃圾填埋場,記者看到了已成小丘形狀的垃圾堆,上面已經雜草叢生。黃福明透露,這個垃圾填埋場建于20年前,本來附近一帶都是平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垃圾的積累,這里已成為一個個小山丘。“垃圾填埋一層,再蓋一層土,再蓋一層垃圾,以此往復,就成了今天的垃圾山。”而就在前年,垃圾填埋場的旁邊又新建了 一個垃圾焚燒廠,無疑對于勤奮村的環境污染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勤奮村的西面、東南面各有一個養豬廠,還有北面的浦東殯儀館,都會排放臭惡氣味,增加污染。村民普遍擔憂,自己的村子深陷這樣一個污染肆起的圍城,而一個大型水泥廠即將要在東面開工建設,可謂是匯集了氣體、水體、噪聲和粉塵等各種污染因素,環境問題將越演越烈。“我們村子除了刮西北風沒影響,其他任何一個風向都會造成惡氣滿村。”有村民這樣說。
浦東區委書記:發展中有些地方付出環境代價
對此,浦東新區合慶鎮人大主席黃福明表示,經過調研,發現村民們對目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的不滿情緒非常嚴重。他說,盡管如此,村民們也能理解這些可能存在污染源的工廠存在的必要性,畢竟是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終端環節,“但是僅憑鎮政府的力量不能徹底根治這些環境問題,我們懇請市、區兩級政府能加大財力保障,改善鎮村環境面貌。”
其實,合慶鎮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然受到了相關領導的重視。
在1月26日舉行的“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專題會議上,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坦言,合慶鎮的污染問題對他的刺激很大。“浦東開發開放24年,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初步建立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環境。”沈曉明說,陸家嘴的形象,不僅成為了上海形象的代表,甚至是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形象的代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一些地方,確實是付出了環境的代價。
“韓正書記昨天(1月25日)在審議中說,政府不能以犧牲環境來謀求發展,我十分贊成,我認為這個就是正確的發展觀。”沈曉明說,今后,浦東新區將認真貫徹這種發展觀,不僅給浦東的老百姓帶來發展的福祉,也給浦東的老百姓帶來生態環境的福祉。
市政協委員、上海橡膠工業供銷公司申浦經銷部經理張錡告訴澎湃新聞,他已經注意到韓書記25日對合慶鎮請代表帶話的合慶鎮老媽媽黃月琴的回應,“這說明經濟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張錡表示,黃月琴老媽媽的情況,說明黃浦江、蘇州河支流等中小水系的治理對普通老百姓同樣重要,“因為這些小河流是流到千家萬戶百姓家門口的。”
張錡認為,雖然黃浦江、蘇州河非常重要,代表了上海的形象,但作為政府部門不能只在代表上海形象的黃浦江、蘇州河上面投入巨額資金和人力、物力,同樣也應投入較大財力來治理郊區水系及中小水系,打造碧水清流。
他認為,要治理中小水系,單靠環保部門一家是不行的,必須和水務等部門加強聯動,共同治理,這比單打獨斗效果會好很多。
“現在一些小河道中和河邊,扔滿了市民隨手亂扔的垃圾和白色塑料袋,我看了非常痛心,這些塑料袋都是不可降解的”,張錡說,“因此,除了政府加強治理,市民也應加強環保意識,愛護我們身邊的河道,政府和媒體也應加強環保方面的宣傳力度。”

對話黃月琴:我對幸福的要求不高,最重要是環境好
1月26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勤奮村,年近七旬的黃月琴向記者說起了合慶鎮這幾年的污染變化,也無比懷念自己剛嫁來時的優美環境,即使生活窮苦,也覺得幸福。
澎湃新聞:愛新覺羅?德甄將您有關合慶鎮環境污染的問題帶到了兩會,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當即作出指示,表示要讓合慶的環境變好。您的心情如何?
黃月琴:我們老百姓的心聲政府領導聽到了,所以我很激動,昨天(1月25日)一晚上興奮得都沒有睡好覺。我們合慶鎮的環境問題存在了很多年,近幾年來問題越來越重,能夠解決我們居住的環境問題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
澎湃新聞:您說合慶鎮的環境不宜居了,兒孫都不愿住了,能具體說說是什么情況嗎?
黃月琴:我住在合慶鎮的勤奮村,這幾年,很多“臟東西”陸續搬到了這里,污染了空氣,滋生了蚊蟲。夏天的時候市區人家開窗通風,我們村里只能門窗緊閉,稍不注意就有蒼蠅飛到家里。我們村里有戶人家,有一次沒有關好窗,噴了雷達滅蟲以后,掃出來的蒼蠅有半個簸箕那么多,估計有幾兩重。
我們村子里這幾年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患病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了,主要是肺癌、食道癌和胃癌。呼吸道的慢性疾病也很嚴重,村里很多人都有支氣管炎,不僅是老人,小孩子也很多。這里污染嚴重,空氣不好,對小孩成長很不利,所以不適合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居住在這里。
澎湃新聞: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的環境污染?
黃月琴:造成環境問題的污染源可以說是包圍著我們村子。村北面有浦東殯儀館、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還有一個養豬場,南面有一個污水處理廠和另一個養豬場。可以說除了刮西北風,其他的風向都會吹來一陣陣嗆人的惡臭,酸酸的,帶有氨水的味道。夏天嚴重的時候,我們真的連門都不能出,孩子們放假了也只關在家里。
澎湃新聞:在被污染前,合慶鎮原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聽說您年輕時嫁到這里,小姐妹都羨慕您。
黃月琴:我是45年前嫁到合慶的,這里是東海之濱,景色優美,是個安靜祥和的小村莊。雖然年輕時生活很艱苦,每月只有20元的勞作收入,但是環境宜人、生活充實,仍覺得很幸福。在田里干活干累了,從河里撩起河水就可以喝,那時候河水非常清澈,里面有抓不完的魚蝦蟹,哪家要辦喜酒從河里抓就夠吃。
可現在完全不同了,空氣臭了,河水黃了、臟了,前幾年還會看到死魚死蝦浮在水面上,現在河里早就沒有魚蝦了,里面有毒性的物質。
澎湃新聞: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取消了GDP的增長指標,您知道GDP是什么嗎?
黃月琴:我不知道。我是農民,不是很懂。
澎湃新聞: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英文縮寫,是一個衡量經濟狀況的指標。今年兩會的市政府工作報告取消了GDP增長目標,更考慮民生,考慮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您對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黃月琴:我對幸福有自己的理解,我對幸福的要求并不高。我們以前都是吃過苦的人,所以就算天天吃白菜,穿破衣服,也可以幸福,最重要的是環境好。
澎湃新聞:您對韓書記還有什么話想說?
黃月琴:我們的家園建立起來是很不容易的,是年輕的時候自己一塊磚一塊磚從泥巴小路挑進村里建起來的,這么多年積累了很深的感情,我們非常珍惜這里。但是環境污染導致這里不再適宜居住了。我們也知道周邊的污染源是國家的工程,不是說搬就能搬的。所以我們愿意舍小家讓大家,希望我們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搬遷出去,然后把我們現在的家園建造成生態園,來彌補環境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