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羅蘭貝格非洲業務負責人:投資非洲航空業,潛力比鐵路更大
過去12年間,中非貿易翻了25倍,2009年,中國一躍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04年至2009年,中國企業的對非投資在短短五年間增長了超過300%,投資區域遍布非洲大地的83%,高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平均覆蓋率的71%。
2014年上半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非期間提出,到2020年,中非貿易規模要達到4000億美元,中方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將向1000億美元邁進。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也在新年伊始之際將首訪之行對準了非洲,這片曾被經濟學人譽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已然間默默成長為一顆冉冉之星。
究竟這片土地對中國企業來說有哪些投資價值,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如何,如何更好地走出國門走進非洲?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就此專訪了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非洲業務負責人王宇,他曾為諸多中國企業、中國政府機構、非洲政府機構提供咨詢服務。
中國在非洲投資轉向非礦業
澎湃新聞: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推動“走出去”,主要內容以基建為主。現在還是這樣嗎?
王宇:過去,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還是以工程承包、項目援建為主,近幾年才出現逐漸向投資模式的轉移。
當前的投資方向主要以油氣、礦業為主,但近期也開始出現向非礦業的基礎設施如水泥、電力的轉移趨勢。投資方式也更加多元,從BOO(建設-擁有-經營Build-Own-Operate)、BOT(擴展-運營-轉讓Build-Operate-Transfer)到PPP(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
澎湃新聞: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中國企業投資方向從油氣、礦業向水泥、電力的轉移?在時間節點上有什么特殊性?
王宇:大致2000年開始,中國企業開始投資礦產外的資源,最大原因是中國企業的產能過剩。
此外,從傳統因素上講,非洲國家和當地企業的自主資金有限,希望中國企業帶入設備和技術,并非以招投標形式進行純粹的采購。
而2000年后,開始出現中國企業自己當股東,消化設備的現象。這一趨勢在今年年初愈發明顯。一些國內著名電力制造企業在去年年初還將自身定位于“設備生產型”的企業,希望有人采購設備,而在今年年初便迅速成立了相應的投資公司。這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澎湃新聞:這種改變趨勢與非洲的相關政策有何關系?
王宇:非洲投資政策一直變化不大,只是投資環境變得更加友好、透明,而中國企業也逐漸認可了這一投資環境。
2010年,我向很多國有企業、工程承包企業都談到,未來的投資將從簡單的設備生產商,變為設備承包商,再變成設備投資商。經過四年的發展,很多企業開始認可這一理念,中國企業也越來越成熟,開始從簡單的包工頭,變成了愿意做投資判斷的人。
非洲鐵路投資的經濟回報不如航空

澎湃新聞:中國企業目前在非洲的基建投資前景怎樣?
王宇:基建的投資前景很廣泛。第一、目前比較成型的是電力系統。從風險評估、投資評估、收益評估上來說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也是中國企業的強項。電力行業也將是未來投資的主要趨勢。
第二、收費公路。這個的情況較為復雜,也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PPP合作模式為中非雙方逐漸熟悉,將成為未來企業合作的主體模式,并延伸到港口、機場建設領域。但目前的中國企業在資金操作和法律上對PPP也不夠了解,需要了解商務談判、懂得當地風俗習慣,又具備良好語言交流能力的人,這種突破很難。
澎湃新聞: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5月在非洲訪問時提出建設“三大網絡”,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區域航空網絡。傳統上,中國也有“要致富,先修路”的歷史傳統,你認為哪些國家會成為這一戰略發展的優先選擇?
王宇:“要致富,先修路”的這一觀點是正確的,我認為公路是很好的決策,但鐵路要分國別而言。
首先,人流量和在鐵路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大型材料調配很符合中國國情,但非洲與中國的情況不同。中國人口集中于幾大城市,但在鐵路沿途分布很多中型城市,一條鐵路的建設可以帶動許多周邊城市的發展。
非洲的特點與中國不同,城鎮與城鎮間多為河谷、森林、大山,沿途居民點不多,從經濟效益上來說,修鐵路,得不償失,而且還破壞了當地的環境。
另一個方面,在非洲,只有當鐵路形成跨國網絡后才能發揮相應效應。但非洲的都是小國家,國與國間洽談鐵路建設難度太大。
客運鐵路實際算政府的公益項目,除非當地國家具有礦產資源,比如莫桑比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焦煤礦,需要運輸出去,加蓬的鐵礦也無法運出,在這種特殊項目下,配套的鐵路建設才會起到相應效果。
總體來說,鐵路屬于公益性項目,很難賺錢。非洲并沒有幾個超過2000萬人口的城市,建設高鐵可能有虧本風險。
航空網絡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非常適合非洲的發展。投資成本低廉,維護相對簡單,是非洲最具前景,投資回報最優的運輸工具,但中國航空業在這一領域還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中國企業更愿意投資短期項目
澎湃新聞:據你觀察,中國現在走出去的企業,自主性如何?
王宇:嚴格來說,過去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確是國家的走出去,而非企業的走出去,如今企業愿意用自有資金承擔一定風險,這才是真正的企業行為。
為什么說曾經是一種國家行為呢?非洲國家從中國、世界銀行、亞行獲取低息貸款。在這一框架是,這些國家用了中國貸款,就需要用中國設備,而做什么項目由這些國家自行決定,中國企業只負責提供設備。因此,從大的層面上說,這些企業是不需要承擔項目風險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并不是企業走出去。但現在,中國企業開始自己承擔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
澎湃新聞: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誰競爭力更強?在項目選擇上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有何差別?
王宇:總的來說,同外資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相對較弱。
國有企業的優勢在于資金雄厚,但由于體制原因造成的弊端也很明顯。首先,國有企業的領導層不愿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如果一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是10%,風險為幾乎為零;另一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是30%,但有一定的風險,國企會選擇前者。其次,國企的領導任期制導致投資選擇存在問題。因為有的項目雖然投資收益高,但是投資時間長,無法在一個任期內完成。第三,國企的決策比較慢。
因此,即便是好項目,國有企業投的也未必是最具有潛力的項目。最好的項目往往被歐美國家率先搶走。
民營企業決策雖然快,但除了諸如華為等少數優秀的民營企業外,一般民營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其次,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高。國有企業可以利用國開行貸款,而民營企業多靠自有資金,融資渠道成本較高。
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多選擇短平快的短期項目,以至于涉及面非常有限,無法觸及最好的項目。
例如,非洲的水泥需求非常大。標準的水泥廠從建設到收回成本大約要3年,投資回報率的確很高,可是回報周期很長。此時,民營企業常常會選擇上在中國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設備,使用9個月收回投資,再運轉9個月盈利。這種短期打游擊的心態,導致企業的競爭力永遠無法提高。
而國有企業的體制、決策以及考核制度,根本不會進入這種短期項目,競爭力無從談起。
澎湃新聞:中國企業這種短平快的擇標方式,是否給當地社會的發展帶來一定問題?
王宇:總體來說,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得較好。但中國國企通常是在硬件上做很多功課,例如新建學校、垃圾處理站。而西方企業通過系統性地操作,例如社區建設和公益活動,由此塑造的企業形象,雖然花錢不多,但在當地民眾的心里往往起到了更好的結果。
目前,民營企業在社會責任上做得不好,甚至起到了反面效果。很多民企法律意識淡薄,再加上非洲法律制度不健全,將許多行賄受賄的不好行為帶到了非洲。另外,用工也存在問題。
中國企業海外利益保護機制尚不健全
澎湃新聞:中國企業的海外利益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如何維護戰亂地區中國企業的海外利益與安全?
王宇:首先,風險防范機制非常重要,無論國家、企業都需要這樣的機制。其次,在投資前,就應該對這樣的風險有所判斷。最后,在風險發生時,要依靠機制避免進一步惡化。
我曾經在一家美資石油公司工作,這家企業在包括伊拉克、利比亞在內的100多個國家都設有辦事處。這家公司擁有一套完整的避險機制,兩伊戰爭期時,我們能在戰爭發生的12小時前完成最后作業,隨后撤出。
“9·11”時,我負責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撤離總指揮,而在撤離前,總部便會通知接下來可能接到的各種警報,每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么,甚至還做了演習。但目前中國還未有這種機制。
作為咨詢公司,我們通常不建議企業在5-10年中可能出現風險的地區進行投資。
南部非洲投資環境更透明
澎湃新聞:你認為非洲最具投資潛力的區域在哪?
王宇:毫無疑問是南部非洲。南部非洲的政局相對穩定,這些區域也有較多的自然資源,例如莫桑比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焦煤礦、天然氣儲量已位居世界前十。此外,這些地區的人口多,較為年輕,南部非洲國家間的關系也很好,形成了南部非洲共同體,非常利于跨國間的投資。
澎湃新聞:近些年來南部非洲的投資環境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例如,作為石油天然氣的重要輸出國,莫桑比克引進了競爭法;南非、博茨瓦納、贊比亞也出臺了針對中國企業的反壟斷調查,你認為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中國企業有什么影響?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王宇:這些變化,反過來說也意味著這些國家投資環境的改善,暗箱操作的減少。例如,這次莫桑比克石油第六輪的招標過程,在經過議會審批后,招標法的法律文本便不再發生改變,隨后,通過國家石油公司在倫敦向全球企業發布招標,一視同仁。
澎湃新聞:投資環境的透明性度增加,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王宇:機制、決策問題主要導致了中國企業難以積累競爭力,但在公平透明的情況下,反而更有利于中國企業的提高。
這種公開招標,有時會更利于中國企業。對產能過剩的企業來說,中國的設備、人工、服務都很便宜。一個西方的海外工程師,月工資要4~6千美元,而中國的即便1.5萬人民幣的月薪也會吸引很多人參與。通過這種公開競爭,中國可以發揮設備優勢、勞工成本優勢、以及融資優勢。另外,公開招標的透明性也有利于我們對公開風險的判斷。
澎湃新聞:非洲的人口紅利將帶動未來哪些行業的發展?
王宇:非洲的年輕勞動力占比很高,尤其通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可以通過這種便捷渠道了解世界,包括中國的微信也已成為了“全球通”。
一旦這些人口的消費能力得到釋放,對快消品、現代城市服務業、金融行業都有非常大的促進。過去的四五年中,南部非洲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成倍增長,如同中國90年代末的欣欣向榮。目前,美國幾大著名的風投公司都已在南部非洲設立了辦事處,著眼于快消行業的調研。這種情況曾在2002年前后出現在中國,風投公司通過私募渠道入駐中國快消領域,目前,對人口紅利具備敏感嗅覺的資本市場已經流入非洲南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