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斯嘉麗為《皮囊之下》裸了又裸,那么無邪
2013年英國導演約翰遜·格雷澤(Johathan Glazer)的新作《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之后,他的搭檔給他發消息問觀眾的反響怎樣,他答:“毀譽參半。”拍檔復:“很好,就像朋克?!?/p>
《皮囊之下》是一部大膽的電影。它展現的并非電影敘事藝術的一面,而是純粹的視覺藝術以及駕于敘事、人物、乃至視覺之上的更為抽象的藝術。

寓意也很簡單。人性有善有惡,如能剔除人性就無堅不摧,欲望和同情則使人脆弱。這樣的寓意世人皆知,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宇宙玄機。
這是一部很多人看了都會覺得了無生趣的電影,盡管斯嘉麗在其中裸了又裸。她飾演的外星人的“捕獵”手段如此無趣,每次遇到合適的對象都是先搖下窗戶,然后用最平常又堅定的口氣引誘對方上鉤。男人們被“誘捕”到她的不知名空間之后的湮沒過程亦是相似。
一遍兩遍之后,你會問:這就是全部了嗎?大量的蘇格蘭實景拍攝,從城市到鄉下,從霧到雨,從青藍到淺灰,從大海到森林,加上形形色色操奇怪口音的蘇格蘭男人們,令觀影過程中常錯覺這是一部關于蘇格蘭的紀錄片,惟缺乏主線,且影片中的一切像與觀者隔了一層玻璃,循環往復無止境。

通過斯嘉麗嬰兒般空洞而干凈的視角,格拉斯哥逐漸由陌生到熟悉,由冷漠到被欲望和人情冷暖抹上色彩。這個過程由鏡頭、色澤和音樂的變化逐漸實現,令人在觀影之后閉上眼的時候,能亦清晰感受到變化的美妙之處。
為了更加真實地表現斯嘉麗眼中的世界,影片甚至用了大量的隱形鏡頭。街道、商場、球迷、酒吧,甚至片中被斯嘉麗“問路”的蘇格蘭男人們,很多都由隱形鏡頭拍攝完成。拍攝過后,劇組會一一征詢無意間入鏡的男士們的意見,問他們愿不愿意把自己與斯嘉麗對話的場景剪入影片中,大多數人都表示同意。
這是一部一點都不嚇人的科幻驚悚片。盡管片中的蘇格蘭始終陰郁,卻不會令人壓抑。該片就像斯嘉麗飾演的外星人一樣,始終以一種無悲無喜,不緊不慢的步調把故事講下去。
在影片的下半部分,斯嘉麗因為一枝小販兜售的帶血玫瑰而面露驚惶的表情;在“捕獲”了一個奇丑的男子之后,她開始意識到美與丑的區別;被好心男子搭救之后,二人生情愫,云雨之際她猛地跳起來用臺燈照自己的下體,發現自己終究不是地球人,只是一個披著人皮的外星人。
此后的情節急轉直下,斯嘉麗成為2000英畝的一片森林中脆弱的獵物。當她的人皮被撕毀,被伐木工人一桶汽油澆上身燒死在雪地上的時候,節奏快得來不及驚詫,畫面卻在影片結束之后長久地留在腦中。
如果說整部影片因為來自一個初到地球且無善惡的外星人的視角而產生了奇異的效果的話,那么穿插其中的視覺和音效則讓人驚嘆。影片開頭幾分鐘的特效堪比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之開頭,更絕妙的則是一段男子被捕獲之后的奇景。
在不知名空間里,斯嘉麗猶如行走于水面上般后退,男子亦步亦趨,沉入液體。沉入其中的瘦小男子猶如神鬼附體般古怪,他的對面浮現另一個早于他到達的男子,表情痛苦,突然“砰”地一聲形神俱滅,空留一具皮囊在其中久久的流動翻滾。
緊湊尖銳至被撕裂的提琴聲,具有宗教意味的輕且間隔的隱約鼓聲,令不知名空間里人類男子的毀滅過程極具儀式感,以超人的感情令人震撼。
這一段極簡的畫面令人頭皮發麻。純粹的視覺藝術就像任何藝術一樣,并不需要用語言和意義去附會,自有來自另一個維度的美。

把《皮囊之下》當作科幻片或者懸疑片來看都是有失偏頗的。它難以被歸類——既是幾乎無意識的紀錄片,亦有舞臺式的儀式和肢體的美感。觀影之后走在路上,至少有一段時間視角會和之前不同。這些迎面走來的人,他們的悲喜到底和自己有什么關系?皮囊之下,究竟是什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