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發表古委會意見后,安師大連夜發聲明確認黎澤潮抄襲
安徽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安師大”)教授黎澤潮所著《〈因話錄〉校箋》涉嫌抄襲一事又有進展。1月6日22時15分,安徽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安徽師范大學新聞中心”發布校方學術委員會關于黎澤潮《〈因話錄〉校箋》的學術鑒定意見,明確“黎澤潮的《〈因話錄〉校箋》存在抄襲問題,違背學術規范。”而對于黎澤潮本人,“校相關職能部門正在研究處理意見”。

據《光明日報》1月6日報道,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古委會”)認定黎澤潮的《〈因話錄〉校箋》“涉嫌大規模、低水平抄襲”,并決定取消“《因話錄》校箋”的立項資格,追回全部資助經費,在《高校古籍工作通報》上公布此事的處理意見,對項目負責人黎澤潮提出批評。與此同時,古委會還將向簽署了同意申報意見的安師大文學院、科研處和安徽省教育廳通報相關情況。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于6日下午聯系安師大宣傳部長李裕鑫時,他向澎湃新聞表示,自己“還不知道”古委會的鑒定結果,自己并不清楚這一項目的進展情況,學校也并未授權宣傳部發出任何針對黎澤潮的處理通知,并強調這個事情要咨詢科研處。但就在幾個小時后,安徽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公布了校學術委員會的鑒定意見。
意見中說,得知“涉嫌抄襲”一事后,校方高度重視,及時啟動了學術鑒定程序。校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先是委托了第三方三位同行專家分別進行獨立鑒定,結論大體一致。因黎澤潮向校學術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申訴說明材料,校學術委員會又委托校內兩位同行專家分別進行獨立復審,結果和校外專家基本相同。
目前,安師大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已將鑒定意見整理報告至校學術委員會文科分委員會,文科分委員會經討論后認為:“黎澤潮的《〈因話錄〉校箋》存在抄襲問題,違背學術規范。”并建議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
回顧“抄襲”事件始末,這本飽受爭議的《〈因話錄〉校箋》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全書不過130多頁、5萬余字。然而,2014年11月14日,復旦大學中文系2010屆碩士畢業生、中華書局編輯魯明卻在豆瓣發文舉報《〈因話錄〉校箋》中“《校箋說明》的部分段落、幾乎全部的校勘記,以及附錄”均截取自他的碩士畢業論文《〈因話錄〉研究》。之后,黎澤潮在其實名認證微博上連發微博,承認自己參考和借鑒了魯明的碩士論文,但并沒有承認“抄襲”。
當時,澎湃新聞從魯明處得知,他個人放棄追究,支持第三方鑒定。“古委會、校方以及出版社,應該對此事有自己的判斷和作為。” 出版此書的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責任編輯向澎湃新聞表示只有等真相清楚了才可通報。“如果確實存在抄襲問題,我社將嚴肅處理。有關情況我們將及時通報。”6日下午,澎湃新聞聯系該編輯時,他表示出版社暫無這方面(古委會認定結果)的消息。
另一方面,古委會對黎澤潮涉嫌抄襲事件的態度及處理意見已漸漸明朗化。在獲悉網絡舉報后,古委會啟動調查程序,要求黎澤潮對有關情況進行說明,并委托兩位資深專家對《〈因話錄〉校箋》進行鑒定。專家鑒定結果是:《〈因話錄〉校箋》存在抄襲問題,違背學術規范。
《光明日報》稱,在兩位專家給出鑒定意見數日之后,黎澤潮按照要求將一份題為“關于《〈因話錄〉校箋》學術爭議”的說明材料寄至古委會,并申明與魯明論文相比,《校箋》在校記、箋注、標點正文部分都有所不同。他表示參考魯明論文的部分是介紹性文字,不是主體也不是此書所要發表的見解。“在學術規范中也有說明,對于大家認可的、常識性的參照借鑒不一定都要標明出處,此書箋注是對人名、地名作常識性介紹,參照相關工具書,所作處理在學術規范范圍內。”
然而,黎澤潮的辯解,沒能讓專家推翻先前的結論:“網上所揭發的黎書抄襲問題,其重點并不在校記和箋注部分……實際上,黎書校記部分與魯明論文校記的區別,主要是寫法上略有不同,其內容實質大多數仍是襲自魯明。”2014年12月30日,兩位專家將第二次鑒定意見反饋至古委會,還表示有的箋注確實不是抄自魯明論文,如“安祿山”“政和公主”等不少條目系照抄“百度百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