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資本論》:盧布危機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信用貨幣時代
【編者按】
經濟學家向松祚師從蒙代爾,多年來從事金融戰略研究,《新資本論》是他六年來的主要研究成果。向松祚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起源和歷史,論述了如何解決國家主權與宏觀經濟政策獨立的矛盾,并探討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未來的救贖之策以及中國戰略。全書分為“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興起、危機、救贖”三卷,是一部既具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經濟學作品。本文為向松祚在新書首發式上的發言。

這兩天全球的經濟界、金融界、貨幣界的關鍵詞就是盧布,可見這個問題極其嚴峻。我現在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說俄羅斯盧布貶值會不會引發俄羅斯債務危機,實際上俄羅斯可用外匯儲備只有2800億美元,更加嚴峻的問題是現在通貨膨脹惡化 。
為什么我要提這個問題?我想這個問題為今天討論的問題做了一個最好的注解。在全球金融貨幣背景下,為什么如此強大的一個經濟體,在短短這么幾個小時內會受到嚴重沖擊。
我們今天人類經濟體系從全球的范圍來看,已經變成一個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在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任何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在全球金融海嘯面前,我們每個人都不知所措。我們面向未來怎么辦?我寫的那本書是初步思考的結果。
在這本書里,我試圖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主題就是全球金融經濟體系的轉變。這本書里面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全球金融資本主義降臨的一個基本標志就是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在我看來它標志什么呢?標志著人類貨幣體系與物質貨幣最后一點點聯系徹底被摧毀了,人類完全進入信用貨幣時代,貨幣發行沒有任何的約束,所以從1970年代到現在,你可以看到我這里講的虛擬經濟、金融市場、金融投機、貨幣市場、債權市場衍生的金融工具,大宗商品所有的交易量,已經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我想這個問題是造成我們今天的盧布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1997年、1998年金融危機共同的特征,所以我想這個里面有歷史演變的過程。這是我這本書談的第一個話題。
整個人類經濟結構、資本結構、產業結構、財富結構都發生了變革。我這本書更多討論的是全球金融資本主義負面的一面,這本書基本觀點是,整個企業經營理念——西方經濟學教科書通常講效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在我看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已經從利潤最大化過渡到市值最大化。從利潤最大化過渡到市值最大化,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經營理念的變化,也是我們財富觀念的一個巨大的變化,也是造成現在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脫節或者背離的一個核心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方面全球經濟已經融為一體。在金融資本主義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制造領域已經變成最不賺錢的領域。相反研發制造、售后服務、金融成為這個時代最賺錢的領域之一。所以這個體系它已經演變成為三位一體兩極分化的經濟體系。所以第一個兩極分化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兩極分化。
第二個兩極分化就是信用資源分配兩極分化。越是富有的人才能拿到信用,越是貧窮的人你是沒有能力拿到信用的。富人拿到錢只有一個出路就是搞金融投機,無論是美國搞量化寬松還是其他國家搞貨幣寬松政策,最后刺激經濟增長差不多90%又重新到了富人手上。
第三個兩極分化就是真實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
這三個兩極分化是互相強化的。所以《新資本論》第二個重大的主題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這三個兩極分化,這三個兩極分化是怎么造成的,面向未來三個兩極分化如何找到一個有效的或者妥善的解決辦法。我認為在全球范圍之內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人類的經濟將會陷入持久危機循環和衰退之中。
第三個主題,我們需要嶄新的經濟研究的范式,這個話當然也不是我講的,很多有遠見的經濟學家很早就指出了,現在西方認為過去宏觀經濟學主要沒有考慮把金融納入到宏觀經濟里面去,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宏觀經濟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考慮到全球貨幣體系的變化,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離的機制。
最后一個主題是,重振人類經濟需要嶄新的思維方式和政治哲學,核心是解決三個兩極分化。
向松祚
經濟學家,國際金融戰略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高級顧問,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委員會副主席,CCTV和多家國內外電視臺特約財經評論員。先后就學于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經任職中國人民銀行和多家企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