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異端與教授》:兩名經濟學家的真摯友誼和思想影響

方福前
2021-06-08 14:02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商學院 >
字號

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是18世紀英國兩位杰出思想家。《異端與教授》一書敘述的,主要是這兩位思想家私人交往和思想影響的故事。

《異端與教授:休謨、斯密與塑造現代思想的一段友誼》,丹尼斯·C.拉斯穆森 著,徐秋慧 譯,格致出版社2021年5月版。

在國內外學術界,休謨主要作為哲學家而聞名,斯密則作為經濟學家而著稱。事實上,他們二人都是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休謨還是一位著名歷史學家,只不過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休謨的哲學思想和斯密的經濟理論。在主流經濟學界,休謨只是偶爾作為斯密某些經濟思想的先行者而被提及。

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都是蘇格蘭人,休謨年長斯密12歲。按我們中國人的生肖來說,二人同屬兔,休謨的年齡比斯密整整大一輪。據本書作者考證,休謨和斯密初次見面是在1749年秋天,當時斯密應邀在愛丁堡舉辦修辭學和文學系列講座;此后二人交往和學術交流頻繁。他們從相識、相知,到成為莫逆之交,友誼持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上,直到休謨1776年8月25日去世。

斯密和休謨不僅在年齡上差得不少,而且性格迥異:休謨性格樂觀開朗,和藹合群;而斯密這位未來的政治經濟學之父則常常心不在焉,容易走神,喜歡自言自語。二人之所以走到一起,成為終生摯友,是源于共同的學術志趣和學術思想。

斯密14歲時(1737年)成為格拉斯哥大學學生,1740年作為斯內爾獎學金的獲得者進入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直至1746年畢業。在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期間,由于受道德哲學教授弗朗西斯·哈奇森的影響,斯密在一系列主修課程中,最感興趣、花最多功夫研究的是倫理學和法理學。休謨和斯密那個時代的道德哲學包括四個部分:自然神學、倫理學、法理學和政治經濟學。可見,斯密進入學術殿堂的第一站,并不是政治經濟學,而是道德哲學。而且,斯密學術生涯的前半段也主要是研究道德哲學,而不是政治經濟學。

1751年,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的第一個教職是邏輯學教授,次年便轉任道德哲學教授。這一時期,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就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斯密是在1764—1766年作為巴克盧公爵的私人教師,陪同公爵旅行訪問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期間,才把他的主要研究興趣轉向政治經濟學。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使他獲得“政治經濟學之父”的聲譽。

在斯密完成格拉斯哥大學學業前夕的1739-1740年,休謨出版了他人生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哲學著作《人性論》。《人性論》的作者原本期望該書的理論成為所有道德科學(即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中心。不幸的是,該書由于主張無神論被教會指控為異端邪說,出版以后遭到學術界的冷遇,讀者寥寥。正是在休謨為他的《人性論》遭到“死寂一般”對待而飽受煎熬的日子里,斯密作為牛津大學學生正在偷偷研讀《人性論》!顯然,《人性論》中的某些思想吸引了斯密,使他和作者產生了共鳴。這是斯密和休謨的第一次神交。這意味著,早在斯密和休漠1749年第一次見面的大約10年之前,斯密就已經通過研讀休謨的著作而結識了休謨。

斯密和休謨都接受古典自由主義的核心思想:強調法治,主張有限政府、言論自由、宗教寬容、私有財產和商業活動;他們都支持當時正在興起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倡導自由放任和自由貿易。

斯密哲學思想和經濟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受到了休謨思想的深刻影響。在牛津大學求學期間,斯密撰寫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引導與指導哲學探究的原理》(斯密去世5年后才出版),該書不但談到了休謨的《人性論》,而且還重述了《人性論》中的某些思想。休謨的同情心概念、自然法思想、人性論、功利主義學說等,都對斯密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從斯密的經濟人假說、“看不見的手”的原理、自然秩序觀、自由貿易學說等方法和理論上,都可以看到休謨思想影響的印記。雖然斯密和休謨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雖然斯密在政治經濟學體系創建和理論創新上大大超越了休謨而成為現代經濟學鼻祖,但是休謨對斯密思想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長久的、深刻的。

在某種程度上,休謨是斯密邁入經濟學殿堂的間接引路人。1766年2月中旬,斯密陪同巴克盧公爵一行人到達巴黎。在休謨推薦下,斯密很快加入了巴黎的一些學術沙龍,結識了一些著名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其中就有當時法國的主流經濟學重農學派的領袖人物弗朗索瓦·魁奈、德·米拉波、阿內·羅貝爾·雅克·杜爾哥等人。

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講授道德哲學時就涉及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一些內容,而當時理論成就達到頂峰的重農學派,以及對當時法國和歐洲興起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實地考察,無疑進一步激發了斯密對經濟學的興趣,加快了斯密的經濟學研究進程。1766年11月返回英國不久,斯密就開始了經濟學的思考和研究,花費了9年左右的時間,終于寫成了《國富論》這部政治經濟學巨著。

《國富論》于1776年3月出版。該書受到休謨的大力支持和熱情稱贊。休謨在1776年4月1日給斯密的信中寫道:“親愛的斯密先生:我為您感到高興,仔細閱讀此書后,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由于您、您的朋友和公眾都對此書期望甚高,我一直對其出版感到極其焦慮不安,現在終于如釋重負了。”(見本書第247頁)

斯密非常尊崇休謨,斯密“無論是在他生前還是死后……都一直認為休謨是人類的脆弱天性所能企及的、最接近無上智慧和完美道德的人”。(見本書第354頁)

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在生前分別在各自的遺囑中指定對方為其遺稿管理人,把身后大事托付給對方,可見他們的友情和彼此信任度非同尋常。差不多兩個半世紀以來,這兩位著名思想家的友誼一直在學術界作為美談佳話傳頌,二人的友誼和思想也是學術界持續關注和研究的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本書則是這種關注和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本書根據大量的文獻資料仔細考證了休謨和斯密從相知到相交再到成為終身摯友的全過程,認真分析了他們友情發展的原因、社會和學術背景,以及這種友情對二人學術發展、對當時乃至后世學術流變的影響。本書既是一本休謨和斯密的學術簡史或人物傳記,也是一本18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英國乃至歐洲大陸的哲學和經濟學思想簡史,它為我們展示了這一時期英國和歐洲大陸哲學和經濟學的發展狀況、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以及學術思想潮流。

本書不僅僅講述了斯密和休謨二人交往和思想影響的故事,也講述了與二人相關的其他學術名家、學術界和社會背景的故事,例如:休謨與盧梭的公開爭吵;休謨兩次應聘教授被拒;當時教會與學術界的關系;休謨和斯密在法國的生活、見聞和思考;休謨的《人性論》和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國富論》在當時的社會反響;以及這些名著對當代學術和社會的影響;等等。

本書譯者徐秋慧博士長期研究西方經濟思想史,在這個專業方向上積累深厚,在學術期刊和網絡上發表過不少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她主持翻譯本書,使本書的學術質量得到了保證。本書譯文流暢,表述準確,可讀性甚佳。我相信閱讀本書的讀者一定會大有收獲。

(作者方福前為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講席教授,本文為《異端與教授》一書推薦序,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蔡軍劍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抚远县| 开远市| 资兴市| 东兰县| 秀山| 加查县| 吉首市| 高台县| 五大连池市| 洪泽县| 永宁县| 广州市| 金川县| 丰镇市| 保山市| 松江区| 梅州市| 正安县| 鄯善县| 新宾| 肥城市| 玛曲县| 洞头县| 福州市| 鹤壁市| 铜鼓县| 乐安县| 连山| 涞水县| 甘泉县| 永善县| 长汀县| 安义县| 霍林郭勒市| 竹溪县| 临城县| 石棉县| 分宜县| 中山市|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