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人民幣國際化倒逼金融改革

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完成或許還再要等一二十年,但啟動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區域化的時機已經成熟。這個判斷依據部分在于,那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所需要的改革,比如利率、匯率的市場化,其迫切性更強而條件也更成熟。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首次出現年度貶值,說明人民幣匯率已具備雙向波動基礎。
另一部分依據則是,隨著中國跨境貿易、投資規模越來越大,使用本幣作為結算貨幣的現實需求越來越強烈。2014年1-10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已超過5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人民幣成為了第七大支付結算貨幣,而這個數據在2012年是第16位,在2010年是第25位。目前已有超過30家海外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金。
基于以上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中國決策部門順水推舟,在2014年推進了相關改革并做了相關布局,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和區域化。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項:其一,利率、匯率市場化更進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利率上浮區間從1.1倍擴展到1.2倍、將銀行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從1%擴展到2%。其二,滬港通正式開通,連接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實現人民幣在額度內的自由流動。其三,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擴展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人民幣清算安排,以此促進人民幣在跨國貿易、投資上的便利化使用。其四,中國發起設立了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試圖通過“一帶一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相關亞太地區的互聯互通。互聯互通的強化,有利于中國資本輸出并刺激相關國家實體經濟對人民幣的需求,進而有利于人民幣先實現區域化,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后,中國金融改革將只能朝進一步開放、市場化方向前進,沒有退路。海外人民幣規模的持續累積以及一個個海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興起,它們將成為中國金融不得不重視的存在。實際上,它們還將倒逼中國加快國內金融改革,以避免境內境外兩個資金池之間出現過于巨大的水平差。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境外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也將更多地參與到中國境內的金融市場中,而所有這些力量,都將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額外推動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