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瓴、騰訊都押注的美妝集合店,是真風口還是偽泡沫?
采寫/陳紀英
編輯/萬天南
自詡為“鋼鐵直男”的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沒想到自己有天也會成為美妝店的客戶。
今年1月,他在廣州北京路上閑逛,看到了一家裝修風格獨特的獨棟門店。
巨大的黑洞石外墻被斜切分割為若干個黑匣子,往外平行延伸,宛如黑色的宇宙魔方,這里是一家美妝集合店的廣州首店。
彼時,他正為深圳文和友項目挑選入駐門店,設計好、人氣高是門檻之一,“怎么會有人排隊買美妝呢?!”
好奇心驅使之下,他走進去逛了一圈,購買了兩萬多元的美妝護膚品,給母親、給女友、也給自己。
美,是恒久不衰的第一消費力,這是美妝行業長盛不衰的秘密所在。不過,年輕的美妝消費群體可不易取悅,陷入中年危機的老牌美妝集合店不在少數,2020年,屈臣氏業績下滑近兩成,香港莎莎2020財年更是遭遇近十年最慘淡業績,;英國著名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退出中國市場,萬寧、絲芙蘭則身陷關店裁員潮。
取得代之的則是新型美妝集合店,一二線四五線市場全線布局,騰訊、高瓴資本、華平、經緯中國、CMC資本、復星銳正資本、真格基金、創新工場等一線風投機構也爭相入場。
新型美妝集合店是如何從老渠道虎口奪食的?這波熱潮到底是供給和需求雙向驅動的真實風口,還是曇花一現的資本泡沫?資本蜂擁至下,到底哪些新勢力能夠脫穎而出?
騰訊、高瓴愛上美妝集合店
能讓騰訊、高瓴同時看好并出手的投資標的,寥寥無幾,美妝集合店位列其中。
去年年底,高瓴、騰訊天使輪投資了高端美妝零售品牌HAYDON黑洞,在這之前,雙方還同時入股了美妝集合店WOW COLOUR、HARMAY話梅等等,顯然,騰訊、高瓴不是淺嘗輒止,而是野心勃勃,試圖拿下整個賽道。
目前,主導美妝集合店投資的投資機構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他們的投資不僅僅追求財務回報,也追求戰略協同。
HAYDON黑洞品牌負責人Amanda解釋說,騰訊投資HAYDON黑洞,考量之一是完善其智慧零售布局。
其二,則是高瓴、華平、經緯、創新工場等頭部風投機構。
他們重金押注美妝集合店,其一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因此,不少投資巨頭都開始青睞新消費品牌、線下新零售賽道等。其二,押注Z世代美妝需求。
凱度發布的中國美妝消費者購買習慣與需求洞察白皮書顯示,15-24歲的Z世代女士,2019年人均花費1713元在美妝產品上,逼近35-54歲年齡段消費額的兩倍。

第三,則是新興的投資機構,主攻新消費、新零售賽道。
五岳資本合伙人錢坤堅信,線下購物中心的連鎖模式會出大公司,而線上渠道很難,“因為渠道和品牌相愛相殺。渠道公司越大品牌公司越小,電商平臺話語權太強,平臺太分散,品牌和平臺沒有議價權和博弈能力?!?/p>
相反,線下購物中心分散,這給了美妝集合店等線下業態議價博弈的機會,所以,五岳果斷出手了。
投資機構熱捧之下,《2021年化妝品店生態報告》統計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3月,國內共完成10起化妝品零售相關融資事件。另據CBNData消費站發布的《2020消費領域投融資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美妝渠道端線下投資事件數占比超過線上。
美妝集合店火熱的另一趨勢則是,上線市場、下沉市場同步覆蓋。
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在美妝店邊逛邊買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HAYDON黑洞用戶的日常客單價逼近500元,會員錄單率達到95%左右。
HAYDON黑洞創始人兼CEO Judy告訴《財經故事薈》,HAYDON黑洞拓店會以一二線城市和省會城市為主,“不局限于一城一店,深圳等消費能力強的多商圈一線城市,也可能一城雙店,未來也不排除下沉到四五線城市”。
目前,HAYDON黑洞首批三家門店分別位居武漢、廣州、深圳,計劃今年年底開至20家門店以上,到2023年年中突破100家。
下沉市場也有玩家入場,比如mikibobo,至于其模式是否跑通,目前尚未得到驗證。
就此,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涂靈琳認為,目前,一二線城市才是美妝集合店布局的首選。
天貓、絲芙蘭、李佳琪高壓之下,美妝集合店如何上位?
年輕人為何愿意舍棄電商的便利、海淘的便宜、離開莎莎屈臣氏,轉頭走進美妝集合店?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給出的答案看起來很務虛,卻直達本質,美妝集合店的美學設計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我們走過為溫飽而努力的短缺階段,走過大生產的規模供給階段,進入到以體驗服務供給的新時期,美學設計就成為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p>
長期背負職場和生活壓力的一二線女性,能在美妝集合店掃去生活的疲憊和職場的倦怠,這和女士們購買大牌奢侈品取悅自我,本質有相通之處——而且,對比奢侈品,美妝集合店的取悅成本更低。
基于上述認知,美妝集合店的裝修幾乎都遵循“品牌即IP,裝修即內容,顏值即正義”的法則。
新型美妝集合店往往有著明亮的光線與點綴多種高顏值打卡元素,隨手一拍都是社交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零售商,追求千店一面的統一性,而HAYDON黑洞門店風格各異,在基于宇宙美學的主風格上,承納地緣文化,打造一店一IP的消費驚喜感和差異化。
不過,歸根結底,僅僅“徒有其表”遠遠不夠,高顏值、好設計只能吸引用戶一時打卡,美妝集合店的復購,還要賴于可靠的服務和產品。
相比于專柜和傳統美妝零售商,美妝集合店一大特點是“全”,話梅單個門店的SKU在4000以上,而HAYDON黑洞的SKU更是達到了5000以上,“未來我們理想的SKU數,應該至少要到6500到7000個SKU以上”,Judy透露。
豐富SKU對應的是美妝品牌消費的分眾化趨勢,用戶越來越“花心”了。
《2020美妝行業發展趨勢洞察》顯示,2019年,美妝用戶年度購買次數達到了8.6次,選擇品牌數量高達5.8個,而新式美妝集合店的豐富品類,恰好滿足了她們“一站式購齊”的需求。

由于SKU極為豐富,因此,美妝集合店的選品組合能力極為關鍵。
在規格上“小樣+正品”并重。在美國,根據NPD Group數據顯示,2018年護膚和化妝品小樣銷售額以12%的增幅達到12億美元。而在中國,美妝集合店的大牌小樣,一方面增加了客單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拉新門檻。
HAYDON黑洞門店的環形軌道上,也鋪滿了價格低廉的小樣產品。
不過,Judy認為,小樣的作用更多是拉新引流,營收大頭還要依靠正裝,后者貢獻了絕大部分銷售額,其門店內小樣的占比不高,多為店內供人試用的彩妝品類小樣。
而在品牌組合上,多數美妝集合店都是“國際大牌+國貨精品+小眾生活方式品牌”混搭。
部分美妝集合店內的小眾品牌較多,既增加了選品的豐富度,又獲得了更高的毛利。高毛利導向是精明的商人邏輯。HAYDON黑洞更崇尚用戶邏輯,更偏愛日常使用頻率較高、消費頻次較高的“有效產品”。
對于新銳國貨,幾乎所有美妝集合店都持歡迎態度。騰訊發布的《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國妝品牌已占56%的市場份額,九成消費者表示未來會復購國貨美妝。HAYDON黑洞未來將通過作為某些優質國貨的獨家渠道,增強品牌競爭力。
HAYDON黑洞的選品依賴于由“大數據+買手”聯合決策,“理性的觀察、感性的應用,大數據選品,僅靠大數據不夠”。
在HAYDON黑洞的運營中,還會根據消費者的認知差異、地域差異、氣候差異等,動態調整SKU,也會聯手大牌,推出一些城市限量款驚喜款產品,以及上線一些其他渠道賣斷貨買不到的爆款SKU。
在門店運營中,Judy堅信“專業取勝”,其導購員不背業績,也不會主動推銷,他們的首要身份為是“產品專家”, “只做服務,不做推銷“。
上下游博弈,如何敲開商場、品牌之門?
僅僅吸引消費者遠遠不夠,美妝集合店還要搞定品牌商和商業地產。
全球美妝大牌,對于渠道商的選擇一向極為苛刻。曾有一位天虹高管透露,此前,天虹的所有線下門店中,只有一家蘭蔻專柜入駐,“我們也想引進更多大牌,但它們不愛跟百貨商超一塊玩,對渠道太挑了”。
而奢侈品大牌對于美妝集合店的態度,整體上看是短期糾結,長期擁抱。
五岳資本錢坤在接受《捕手志》采訪時,分析了雙方的微妙關系,一方面,集合店會打折,挑戰了品牌的控價權,其次,把多個品牌放在密閉空間進行比較,品牌之間面臨競爭,而且中高端品牌一起陳列,高端大牌會認為這種做法會降低自己的品牌力。
但上述糾結,歸根結底是短期因素,長期來看,美妝集合店正當風口,深受用戶青睞,如果大牌放棄了這一渠道,就相當于把市場拱手相讓給友商競品、國潮美妝、新興小眾品牌等。
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妝集合店的用戶偏年輕,他們是貢獻新增量、消費能力強、消費欲望高的新客戶,放棄他們就相當于放棄了未來增長潛力。
其三,美妝集合店具備的天然的網紅屬性,可以幫助成熟品牌搶占社交媒體,幫助好口碑的小眾品牌、國潮品牌破圈走向大眾市場,帶來長尾的品牌溢價。
其四,美妝集合店都在玩新零售,智慧零售,也與大牌美妝的變革趨勢一致。
前述不受大牌青睞的天虹在發起小程序直播后,蘭蔻心甘情愿給出了A+級別的線上代理授權。
因此,長期來看,美妝大牌向手握用戶、正當風口的美妝集合店直接供貨,只是早晚問題。
目前HAYDON黑洞國際品牌的采購渠道,和天貓自營、京東自營渠道一樣,供應商的重疊性很高,已有大牌愿意配合HAYDON黑洞,提供一些獨家限量定制款。
除了獲得上游鏈條奢侈品牌的供貨,另一個挑戰則是美妝集合店如何在下游商業地產中拿到好的地段?
一位商業地產人士告訴《財經故事薈》,購物中心在引進屈臣氏、絲芙蘭等美妝連鎖時,一般雙方會簽有排他協議,“對于很多購物中心來說,絲芙蘭是強勢的那一方”。
但如今風水輪流準,新興美妝集合店的風口之下,絲芙蘭對于商業地產的吸引力正在減弱,購物中心越來越偏愛美妝集合店。
翁東華在被HAYDON黑洞廣州門店“吸粉”后,主動找到了Judy,和原本的一家意向入駐店鋪解約,為HAYDON黑洞留出高達1000平米的空間,親自為其裝修設計。如今,HAYDON黑洞已經成為深圳文和友項目的鋪王。
購物中心也開始對美妝集合店青睞有加,比如,HAYDON黑洞的門店選址都位于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現在已經有不少購物中心,主動邀約其入駐,而且愿意降低租金。
整體而言,美妝集合店為購物中心帶來了四重價值增量。
第一,從外部環境來看,2020年疫情沖擊波下,購物中心空置率大幅提升。2020年下半年全國19個一二線城市近千家已開業購物中心整體出租情況低迷,平均空置率高達11.77%,環比、同比增幅分別為32.5%、93.9%,其中約4成商場空置率超過10%。
空置率高企之下,購物中心對于新入駐業態自然敞開懷抱。
第二,美妝集合店成為了城市潮流地,可以為購物中心拉新引流,吸引了諸多消費能力強、愛分享愛打開的年輕消費者。
北京的翠微百貨曾經是風頭無兩的店王,今年正在關店裝修,打算從零售百貨升級為時尚生活中心,就需要引入類似美妝集合店等引流門店。
第三,美妝集合店引入了不少高端大牌化妝品,而高端化妝品具有高客單價及高復購的屬性,是購物中心的品類之王,可以提升購物中心檔次。以往,這些購物中心通常沒有能力說服國際大牌在此開設專柜。
第四,美妝集合店通常面積更大,坪效更高。
過去傳統的美妝零售店,面積通常在100平米之下,購物中心視其可有可無,遠遠低于絲芙蘭門店的400平米均值,而現在的美妝集合店,門店面積不弱于絲芙蘭,HAYDON黑洞的門店甚至高達1000平米,更受購物中心偏愛。
而且,美妝集合店坪效更高,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涂靈琳透露,目前,頭部美妝集合店的年坪效可達8-10萬元,購物中心看好其前景,愿意在前期降低甚至減免租金邀其入駐。
根據歐萊雅發布的《2025美妝行業科技應用前瞻報告》預測,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萬億元左右。
在這個萬億藍海里,足夠容納下多元的新零售業態,美妝行業零售業態只會進化,不會定格,而正當風口的美妝集合店,顯然提供了電商平臺、網紅直播、品牌專柜不能取代的獨特價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