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麥收后,辦個藝術節玩玩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西安鄠邑區的終南山腳下有四個村子,背靠秦嶺的壯觀山脈,山下是綿延的金色麥田。近日,麥收時節剛剛過去,幾個村子里最大的事,就是“關中忙罷藝術節”開幕了!
關藝社在石井鎮蔡家坡村,發起一系列的鄉村藝術項目,創辦了“關中忙罷藝術節”,今年已經是藝術節的第三屆,范圍也擴大了包括蔡家坡村在內的四座關中村落。

蔡家坡村口“關中忙罷藝術節”標識 本文圖均由關藝社 提供
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武小川教授,是關藝社和關中忙罷藝術節的發起人和總策劃之一。他告訴澎湃新聞,忙前會、忙罷會,本是關中的傳統節慶,是五月底六月初麥收前后的傳統節日。那個時候,村民們都會走家串戶,看要不要幫忙,或是在麥收之后一起慶祝,是一個古樸的收獲節。
他們來到那里后覺得,“收獲和麥田,是關中特別美好的時期和特別好看的景觀”。
從第一屆開始,關藝社為藝術節找到了“現場藝術、社會藝術、合作藝術”的定位,并且設置了“終南戲劇節、麥田藝術展、合作藝術項目、關中糧作項目”四個板塊。
本屆藝術節在前兩屆的基礎上開展,定位不變,規模則更為宏大,西安音樂學院加入進來,還得到了西安市文旅局和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活動從5月持續到11月,雖然類別上濃縮為“終南戲劇節、大地生態藝術節、鄉村社區藝術節”三大板塊,但活動數量卻多達28場。

本屆藝術節海報
用主辦方的話來說,就是要用藝術激活鄉村,推進鄉村旅游,突出在地性、生態化、實用性,將鄉村的傳統生活方式、價值認同、規范秩序,與現代文明、創新文化、品質生活相結合,共同構筑城鄉文化相互成就、相互融通的有機關系,豐富本地社會文化生態,扎實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開幕式上,學生和村民坐在一起
這四座村莊——蔡家坡村、栗峪口村、栗元坡村、下莊村——本身風光壯美,充滿關中風情,武小川說,“挑中那里就是因為環境壯麗風景優美”。
村里有旅游基礎,西安人周末喜歡往秦嶺跑,這里有金龍峽、將軍山景區,還有引進不久的自然親子體驗營地,也有農家樂。除此以外,村子的葡萄品種“戶太八號”也挺出名,是村里的支柱產業之一。
不過近年來,鄉村“空心化”也或多或少得影響了這個村落,村子有些缺乏活力。藝術家和藝術節的到來,讓村民感到“嗨”了起來。

麥田守望之夜現場盛況空前
關藝社在前兩屆藝術節期間做的項目,許多都和村小組的生活息息相關。
武小川說,藝術節其實是藝術家和村民共同完成的。藝術家們為蔡家坡村建了美術館“小小美術館”、圖書館、村史館,設計了開放式的鄉村劇場,“有點像古希臘式”。他們舉辦世界鄉村電影季,還邀請鄠邑人民劇團來演出。

村史館內景

村史館內部陳列
武小川還特別提到了“關中糧作計劃”。他們收購了麥田上收割的部分麥子,這也是他們藝術行動的副產品,用這些麥子,制作成掛面、麥仁兒、面粉,然后為這三種產品設計了三種不同的,很酷的包裝,這些麥子制品也成了藝術項目的“見證物”,“三畝地,做了一千多套”,這是件特別有趣的事。

設計的掛面包裝
在收獲后的麥田中,樹立起在村民看來可能是“奇形怪狀”的裝置藝術,村民們自己怎么看呢?武小川說,關中人,總有一種見過大世面、大陣仗的感覺。只要跟他好好商量,好好聊,不要觸及他們的利益(大部分村民都不要什么費用),就行。

王名峰 《南山下那座黑色的山》俯視圖 裝置 尺寸30m*30m*10m時間2019

邢開+西安美學院雕塑系團隊 《守望天空》 展覽現場 景觀雕塑 尺寸 10m*4m*3m. 時間2019
他提到,第二屆藝術節的記錄片中出現的一位老農,當拍攝者問他“啥是藝術”時,老農回答“割麥就是藝術”,武小川覺得“有一種將日常藝術化的樸素理解”。美院師生們在鄉下也做了不少社會性藝術作品,是以合作、參與、介入為實踐方法的,老鄉都挺理解。

趙海濤 《小小美術館》 建筑作品
除了文化上的助益,藝術節本身也動用了許多村里的人力物力,為村民直接帶來的收入,村干部也覺得,新的發展點來了。
武小川希望,四個村子連成一片,以點帶線,在藝術節的支持下,未來可以衍生成一個文化和藝術觀光線路。“以壯觀的終南山為背景,把鄉村體驗和農業結合在一起,能非常多的創造的可能性。”

武小川 《九曲十八道》 晚天全景 裝置、太陽能燈、巨石 尺寸直徑24m的圓 時間2019
本屆藝術節規模更大。今年的另一個大版塊——“終南戲劇節”由西安音樂學院來主持策劃,分為兩個主題《終南樂夜》突出古典與紅色并舉,《終南秋收戲曲之夜+村鎮文藝匯演之夜》強調職業與草根同樂。
西安美術學院則負責“大地生態藝術節”板塊,其中包括鄉村壁畫、麥田藝術、大地生態藝術展等8個項目,而“鄉村社區藝術節”板塊則會在村里營造新的鄉村公共文化場景。
談起這些,武小川格外興奮,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近期開展的《畫美鄉村:實驗藝術系鄉村壁畫實踐項目》和《麥田藝術:實驗藝術系鄉村社會實踐項目》,是由230多位美院實驗藝術系的師生共同進行的現場創作,目前,已完成42件壁畫作品以及8件大地藝術作品。
師生們在兩個村子內,涉及到本地方志、終南生態、特色農產、本地賢達、未來想象、藝術自由表達的不同的系列,特別強調在地性的關系。
畫美鄉村:實驗藝術系鄉村壁畫實踐項目 部分同學老師合照
師生們研究了當地的歷史文化。比如這里是鐘馗故里,師生便創作了鐘馗故事等傳統主題。這里還有戶縣的紅軍過境紀念館,據此,師生們也創作出9幅精彩的大壁畫。此外,本地特色農產,比如葡萄、麥田、獼猴桃…… 也都成了壁畫的主題。
格外受村民歡迎的還有以本地賢達為主題創作的壁畫,他們也能成為“封面人物”。這些人選,由村民推薦德高望重的人,以畫報形式表達,重新激起大家對鄉村禮儀光榮傳統的尊重之情,村民也覺得,“我們也能上封面”,非常興奮。
青年學生們也有用墻面自由表達的機會。趙士博,一位實驗藝術系大四的同學,在一面長達的240米墻上,用鮮艷的紅黃藍白黑五色,以抽象表現的形式,畫了一幅名為《后浪》的作品。畫面夾在麥田和大山之間,看上去非常壯觀。
師生們在創作壁畫時,并沒有采用城市涂鴉這種亞文化的東西。因為鄉村是不同的情境,有自己特別的環境。“我們的壁畫都是和老百姓商量后畫的。老百姓還會問, ‘我的墻你也可以畫嗎?’,這也體現了藝術節的參與性和合作性。”
藝術節的另一重要項目是四個村落“藝術村長”的征集。這是面向全社會的公開招募活動。武小川認為,要發揮藝術在鄉村社區的長期營建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選擇有意愿、有能力、有情懷的藝術村長,可能對鄉村建設的推動,就是持久的、廣泛的。
藝術村長項目發布之后,將從報名者中,初選六到八個人候選人,請他們來駐地一兩周,提交一套比較完整的建設方案和思路,再由專家評審、村民評選、政府審核。
他覺得村長可以是任何身份,“策展人、藝術家、建筑師,甚至詩人,但我們看重他到底能出什么樣的方案,能不能落實,能不能深入鄉間”。
即將開展的,還有麥田中的大地藝術創作、十個美院參與的鄉村藝術工作營、鄉建論壇、關中古村落攝影展、名為“我的家,我的鄉,我的山,我的水”大地生態藝術展,將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在地藝術創作……
宋群 《麥田夜尋》現場 1 尺寸50m*50m 時長30min 時間2019
第三個版塊鄉村社區藝術節,則由本地文化單位、團體、村鎮文化隊來組織,“今年的核心是讓文化落地生根,不能僅僅是藝術節期間熱鬧一下,就走了”,而是讓本地人,也能一種主角的姿態,參與到藝術節提供的豐富生活中。
危佳樂《公路劇場》 /行為表演/尺寸可變/2019
這一次,藝術節還邀請了Local本地文化機構,為石井街道的四個村子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樣板區,建設一線三點一中心。
一線是聯通四個村的八號路的整體環境提升,三點是改造三個村子三所文化劇場。一中心是建設石井文化藝術中心,設鄉野美術館、鄉野民宿、鄉村工坊、鄉村食堂和鄉村咖啡店等,“以本地鏈接文化、生活與體驗。塑造一個可參與、可感知、可欣賞、可閱讀、可互動的全新文化藝術空間”,讓過去高高在上的文化劇場更親民,更舒服,引入更多的公共文化機構,為村落帶來不一樣的根本性改變。
終南戲劇節現晚會現場
武小川說,關中農村有著農業文明中最動人的景象,有著延續千年的壯麗風光和村落農業生態,這是難以被替代的,無法被拆解掉的,是活生生的。當代文化藝術的介入,正在呈現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鄉村美好狀態。
那么,六月關中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