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千尋位置CEO:數字城市三張網,時空網落地需新終端
數字城市必須有三張網:互聯網、計算網、時空網,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CEO陳金培的這個判斷在不少場合講過。那么,時空智能要成為滲透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關鍵是什么?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日前在第十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期間對話陳金培。他認為是創新,比如千尋位置走出的第一步是把時空智能服務放在手機、汽車里并生成應用場景。
陳金培曾經歷過中國云計算行業的早期商業化發展階段,2015年開始推動時空智能這項數字科技服務的商業落地。兩者對比起來,他認為時空智能服務的落地更復雜,對終端的依賴性更強。
對于像千尋位置這樣提供精準時空智能服務的企業來說,很重要的工作是催生各種各樣新的智能終端,集成時空智能服務。新的智能設備產生,才有更多新的應用和市場空間,“而不僅僅是天天搞手機和汽車?!睉脠鼍霸缴?,反過來支撐的應用場景越廣泛,這也是基礎設施迭代的過程。
從行業生態來講,陳金培說,“大家都去搶一些相對比較明確的市場,但不愿意去做那些創新的市場?!蹦壳跋鄬ν度胼^少的是用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時空服務應用創新。“你不知道市場什么時候爆發,應用創新相對來說難度也更高,需要做很多研究,做0-1的創新?!?/p>
拷貝很容易,創造很復雜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志著北斗事業進入到全球服務新時代。今年是北斗應用爆發的元年,各行各業對北斗應用的熱情空前高漲。很明顯的一點是,與往年相比,參加了6年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的陳金培覺得,今年這一屆熱鬧得多。
北斗應用中,精準時空智能服務板塊熱門,“大家都覺得精準時空的熱度會像前幾年的云計算一樣,是這個產業很大的機會。”除此之外,智能設備中,芯片是重要基礎,“現在服務+芯片非常熱門,大家都認為這是整個產業的制高點,搶占這個行業在整個產業中肯定有巨大的話語權和引領作用。”
相比于智能駕駛、數字地理、無人機、工程建設等明確看得見市場的精準時空智能服務行業,相對投入較少的是用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時空服務應用創新?!澳悴恢朗袌鍪裁磿r候爆發,應用創新相對來說難度也更高,需要做很多研究,做0-1的創新。”
令陳金培感慨的是前幾年的手機定位,“當時技術難度很高,很多人也不知道做出來以后能不能掙到錢?!标惤鹋嗾f,從2019年開始,千尋位置和華為合作,將精準時空感知能力規模化集成到手機。
除了華為手機,5月28日,小米最新兩款高端旗艦手機小米11 Pro、11 Ultra將通過OTA(空中升級)上線千尋位置車道級導航服務。
千尋位置通過自建的2800多座地基增強站以及自研時空智能算法,7×24小時為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提供可靠性超過99.9%的定位修正服務。
相比傳統道路級導航,車道級導航可高清展示真實道路場景,顯示當前道路的車道數量、地面標識標線、出入口、特殊車道等,同時結合高清信號,可實時顯示用戶的車道位置。
在長實線等場景下,車道級導航可幫助用戶減少違規操作;在高、快速匯出入場景下,更精準的定位為用戶提供精細指引,減少錯過出口導致的繞路問題。
“拷貝很容易,創造很復雜,這是一個不大好的現象,大家都去搶一些相對比較明確的市場,但不愿意去做那些創新的市場?!标惤鹋嘣u價。
時空網的落地需要各式智能新終端
數字城市必須有三張網:互聯網、計算網、時空網,這個判斷陳金培在不少場合講過。他帶領下的千尋位置想做的是讓時空網變成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
同樣是數字城市中的基礎設施,他覺得計算網和時空網都要有足夠的開放性,去適應不同行業。新基礎設施的出現也會打破產業格局,它的落地會遇到很多阻礙,這就像“突然來了一個家伙,把以前的搞法都改了”,用他自己的經歷來說,就是“大家都用云,服務器就沒地方賣了”。
但與云計算的落地相比,時空智能服務的落地更復雜,它對終端的依賴性更強。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催生出各種應用,只要這些應用在運行,就需要云計算能力。
而精準時空服務的區別在于,一臺手機也許有100個應用,但只要手機本身有定位能力,這些應用就可以實現定位,這種計算并不像云計算那樣“深”。
因此陳金培認為,對于像千尋位置這樣提供精準時空智能服務的企業來說,很重要的工作是催生各種各樣新的智能終端,集成時空智能服務。“我們離終端更近,而且不同終端的服務是有差異的?!?/p>
邁上手機和智能駕駛的技術臺階后,千尋位置在疫情以來將一部分精力投放在建設城市級操作系統“昆侖鏡”和催生新的智能設備上。
疫情之后,城市數字化的進程急劇加速,陳金培認為,城市級的操作系統建設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意義更重要。“昆侖鏡”能在廣域、統一的時空基準之上提供高精準的實時定位、高清晰的動態地圖和高準確的時間同步能力,是城市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新的智能設備產生,才有更多新的應用和市場空間,“而不僅僅是天天搞手機和汽車?!彼慕涷炇牵魏位A設施都很難做到完美再去做應用,必須邊建邊用。應用場景越深,反過來支撐的應用場景越廣泛,這也是基礎設施迭代的過程。
“所以最難的其實是建立第一個循環,當第一個循環建立以后,后面轉得會越來越順利?!?陳金培說,對企業來講,激發開發者的創造力、催生出新應用很難,但這也是基礎設施的真正潛力所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