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月中國工業利潤跌幅27個月最大,油價暴跌的好處沒撈著

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披露,1-11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56208億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速降至5.3%,較1-10月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11月當月工業利潤總額6761.2億元,同比下跌4.2%,降幅創27個月新高。
該數據一經發布,就有網友哀嘆:“別談經濟了,明年的機會就在股市上了,大家一起博傻吧,或許是最后的晚餐了。”也有網友歡呼:“股市又期待放水了!”市場當下流行的邏輯是,經濟越差,刺激政策出臺的希望越大,股市就越能漲。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的官方解讀遠沒網友那么悲觀。
何平分析,11月工業利潤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包括: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增速比10月回落2.3個百分點;價格降幅擴大使盈利空間進一步縮小,特別是煤炭、原油等上游基礎產品價格回落到近年來低位;主要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看來,油價暴跌,至少眼下中國工業領域還沒能整體受益。外界原本預期,伴隨著能源成本的下降,中國經濟能有所抬頭。
“初步測算,11月份,因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7%,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約2762億元,而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3.2%,主營業務成本減少約2062億元,兩者相抵,工業利潤凈減少約700億元,而10月份因價格下降利潤減少約600億元。”何平說。
當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同比減少105.3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減少92.8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減少92.1億元,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減少65.4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減少46.7億元。五個行業合計減少利潤402.3億元,而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減少額為293億元。
不過,何平同時指出,盡管當前工業利潤呈現下滑趨勢,但拉動利潤增長的結構因素,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從行業板塊看,1-11月,采礦業利潤同比下降21.6%,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僅增長4.4%,均低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而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分別增長6.4%、13.8%和17%,均高于工業利潤增速。
“這表明,在投資需求減弱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平穩增長,對工業利潤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何平同時說,在收入和利潤增速均下滑的情況下,1-11月份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5.69%,“仍保持在合理區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