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4年十大國產爛片盤點,等等,十部夠嗎?
幾個月前,英國老牌雜志《經濟學人》曾預測,中國電影票房收入(不含港澳臺)將于今年底前突破300億元,依據是,2014年9月1日,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突破了200億元,比2013年提前了98天,2014年1月至9月全國總票房達到219.49億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217.69億元的總票房。
就在筆者碼字當口,數據來了:截至12月26日晚12點,全國票房290.397億,離元旦還剩5天,300億沒戲了——因為,近期包括圣誕節在內,沒有一天的單日票房超過兩億。
原本,關于中國電影票房破300億的事兒,是被認為用腳趾頭想想都能想出來的,畢竟2014年前11個月總票房就已經達到了270億元,當時人們認為在12月中旬,簡單說,12月18日《一步之遙》上映后幾天內就能搞定300億元。可奇了怪了,中國影迷到了年底突然挑剔起來,12月票房狂歡的只有《匆匆那年》。
莫非看了多年的“爛片”,中國影迷終于覺悟了?
澎湃編輯部約筆者這個非著名影評人盤點一下2014年度十大國產爛片,我當時只有兩個反應:首先,怎么得罪人的事情又來找我,其次,10部夠嗎?
筆者之所以把票房的事情做導語,無非就是想告訴各位一點,當今中國電影圈內,評判電影價值的好壞太單一了。不過,還有另外一句得罪人的話,這年頭,在中國電影市場要是沒能空手套白狼撈到5億以上,那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電影人。
另外申明一點,像《爸爸去哪兒》這樣的電影,咱就不去多說什么了。如果你認為那叫做電影,那每個人就都是生活中的電影人。
以下為筆者評出的十大爛片榜,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澎湃新聞立場。
第十名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

這部電影票房取得了10.46億元的“佳績”,以至于令電影人重新認識了賀歲檔的意義在于春節檔,而不是圣誕檔、元旦檔,因為這個檔期假期長,就好比《爸爸去哪兒》能撈著錢也在于2014年春節檔其實沒什么競爭。這里插播一句,2015年春節檔詭異莫測,到現在也沒人能說清楚大年初一到底有幾部電影上映,這一點上,一些中國電影人的思想是很樸素的,看到人家中養豬賺錢了,于是一窩蜂地都去養了豬。
言歸正傳,本片的視覺特效或許還能算作賣點,但故事情節與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牛魔王率領魔界眾生攻打天界,呵呵,孫猴子就真的成了棋子。
反正這種沒來由的打打殺殺,在過年時看著高興。各位且等著他們再創奇跡,在2016年春節檔鼓搗出一個三打白骨精吧。你能想象鞏俐版的白骨精是什么樣的嗎?
第九名
《分手大師》

共同編劇與共同導演的俞白眉老師的說法,我也部分認同,他曾在采訪中為電影辯護說,為什么中國人看喜劇一定要找里面有什么意義?單純的搞笑不行嗎?
是的,沒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從結構上來說,《分手大師》更像是一個超大舞臺的小劇場話劇,這一點《一步之遙》也是。假設后面鳥巢開始的段落不要那么扯與跳躍,這部電影倒的確有點美國黑人喜劇明星馬丁·勞倫斯的風格。只是,那個被鄧超當做寶的CG鯊魚太假了。
這部電影成也鄧超,敗也鄧超。觀看這部電影感到累的人,估計在看《奔跑吧,兄弟》時再次看到鄧超會發出同樣的感受。他其實并不是具備喜感的人,他越是努力地把自己搞得有趣,就越是呈現出一種無趣。
第八名
《京城81號》

這部電影的問題,其實和中國生產的所有恐怖片碰到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因為有關部門要求不能出現妖魔鬼怪,超自然現象也得嚴格控制,所以編劇必須要不斷讓事情合理化,但鬼故事本身就是要玄乎。真是難為文雋老師了。可沒辦法,給本片“爛片”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合理化解釋,過于不合理了。
而且,本片只有預告片是令人感到恐怖的。
第七名
《白發魔女之明月天國》

本片的爛,是里面的人物設定有問題。就好比你在打一個RPG游戲,前面關卡里某角色明明是大BOSS,可突然到了后面就變成“雜魚”了。無法解釋與說圓的還有大明與大清的那些軍人,長城那么長,他們非死心眼要往那邊過嗎?還有滿洲靠著山海關吧,怎么感覺離嘉峪關不遠了?
第六名
《小時代3:刺金時代》

郭敬明最大的問題在于節奏感。所以當他在《小時代1》里平鋪直敘,顯得游刃有余,可到了《小時代3》他居然要玩懸疑,哇,好緊張,好緊張哦。電影院里的小女生們就去看顏了,他們見到那些臉部特寫就在拍照,所以不會覺得里面有什么問題的。
加油,《小時代4》快出來,找一個比柯震東更帥的來,然后,你再去柯震東的百度貼吧看看反應。
第五名
《一生一世》

請把這電影放到美國去試試,沒事兒走兩步。
第四名
《我的早更女友》

據說,《我的早更女友》的本子寫得相當好,笑死人。
可惜,被不了解中國人笑點的韓國導演給毀了。在大銀幕上,你能看到的只有暴躁、抑郁、饑渴與無聊。這或許是《我的野蠻女友》的翻版,可笑點本身就沒有郭在容的成名立身之作要好。
另外,我同意影評人的說法,暖男也好,備胎也罷,把佟大為折磨成了個窩囊廢,有必要嗎?
第三名
《心花路放》

寧浩是本人熱愛的中國導演,他有才氣,也會講故事,他懂得中國觀眾要什么,他也懂得怎樣提升中國觀眾的笑點。
可在《心花路放》中,他放棄了,他單純地只是為了娛樂而娛樂。盡管本人并不十分認同一個觀點,但還是想要引述一下:同為公路片,《心花路放》居然還沒有《后會無期》好。
如果這一榜單擴展到二十大,韓寒的《后會無期》也會入榜的。
第二名
《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

但表達尊敬的最好方式,或許是說出問題,而不是一味贊美。
你可以說電影中的特效不輸韓國人。可韓國動作電影距離好萊塢也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你讓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內地觀眾降低標準對你寬容,不現實。
其次從情節上,由于黃渤表示太累,只是客串表演,導致劇本在開拍之際做了大的變動,在情節上就出現了一些紕漏。
另外,這可能是吹毛求疵的觀點,可趙又廷作為影片中的硬漢,在危機時刻發嗲說”你想怎樣“,OH NO,高圓圓快過來,管管你家男人。
《匆匆那年》

早戀、墮胎、劈腿、群毆、拗分,這些都是各個年齡段都會有的青春記憶,張一白把自己的想象植入期間,結果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老土的,備胎回憶記。
另外一點,演員就算全是娃娃臉,強硬地令他們從高一演起,這不是給他們的顏值做出贊美的正確方式。
沒有美空炸中國駐南大使館事件,沒有”非典“,沒有PS和GAMEBOY,沒有流星花園和F4,沒有千禧年的倒計時與Y2K電腦當機……
看到這里,你覺得最爛的那部沒入圍?
沒事,筆者再加一部。
加映爛片
《觸不可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