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水”明日正式抵京,北京將優先使用其作為自來水廠水源

據人民網、經濟日報消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正式通水的水頭預計12月27日到北京。據北京市政府新聞辦通報,在通水的第一個年度,北京計劃調水8.18億立方米,達到分配水量的77%。“南水”抵京后,將可覆蓋北京平原地區的80%,供給除延慶以外的所有區縣。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2013年12月25日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9月29日通過全線通水驗收,具備正式通水條件,11月1日開始通水試驗。北京市南水北調辦表示,目前,該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有序,參與接水的首批項目如期具備接水條件,現已全部投入運行,水質檢測結果達標,市民用水平穩。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表示,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開閘通水,按照水頭行進速度,預計27日到達北京團城湖明渠廣場,并通過自來水管網抵達千家萬戶。未來,北京除延慶之外,所有區縣都將用上“南水”。
據介紹,為用好南水北調水,北京市確定了順利接納中線來水并力爭多調水、多存蓄的目標,用水的優先順序是“喝、存、補”。
“喝”——優先使用南水北調來水,作為自來水廠水源。通過新建及改建自來水廠,為中心城、豐臺、海淀及通州、大興、門頭溝、亦莊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存”——激活現有工程設施,將來水存入密云水庫等已建水利工程設施。北京市已形成一條供水環路和一條貫穿西南—東北的輸水動脈,將合理利用已建水利工程和即將建成的密云水庫調蓄工程,采取南水北調工程與本地水系連通等工程措施,多存水、多蓄水。
“補”——主要向運行中的地下水水源地補充,使城市地下水源地處于熱備份狀態,形成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涵養、補給、儲存、開采體系。通水初期,重點回補密懷順水源地(八廠、九廠、順義本地水廠用水)。
據悉,北京市自2014年12月初起,已利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試驗水源開展郭公莊水廠試驗運行工作。試驗運行用水由10萬立方米/日到22萬立方米/日,供水范圍為豐臺、大興部分區域,涉及277個小區、56.08萬人。目前各用水戶用水平穩。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表示,為確保用水安全,已設置水污染突發事故防治三道防線,確保問題水“不入京、不入城、不入廠”。全市水資源監測平臺實現了六部門水質信息共享聯動,與沿線省市及南水北調中線局建立了聯合監測機制。供水部門提前開展了管網適應性和制水工藝研究,完善南水北調水與本地水的調配切換方案。
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戴育華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每年為北京送來10.5億立方米清水。按北京常住人口計算,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將從100立方米增加到約150立方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