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遲到大王”得獎狀算羞辱嗎?人民日報:學學孔子咋教熊孩子
雅婷/人民日報
字號
獎狀,大家都不陌生,三好學生、文明標兵、優秀班干……但是近日在溫州某小學,有位三年級的同學因為上課遲到,領到了一張老師發的“遲到大王”的獎狀。這一下子引發了社會嘩然,有說學校教育理念簡單粗暴羞辱孩子的,有說不這么干就治不住熊孩子的,莫衷一是。
教育問題很復雜,如果再鉤掛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有時就會顯得很嚴重。比如,有人就認為這是一種羞辱,傷害性遠大于矯正性。不錯,如果對于一個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孩子,真的施以羞辱式的教育,真的把他們的玻璃心揉碎,那么,他們的心理負擔就一定不會輕松,不利于健康成長。
但是,“遲到大王”這樣的獎狀,算是羞辱嗎?這值得商榷。
我們都是從孩子那會兒過來的,一個班里,有的孩子聽話,有的孩子就不聽話,甚至有的孩子無視紀律,屢教不改,成為擾亂全班秩序的X因素。筆者上小學那會兒,就有的同學,上著上著課,就從二樓的窗戶里爬出去,玩去了。這樣的孩子,打是肯定不行的,說是早就磨破了嘴的,又不能不管。給他一張另類的獎狀,是不是可以激發他的羞恥心,從而折節向學呢?都未可知。
眾所周知,孔夫子的教育理念里很關鍵的一條是因材施教。對顏回,贊不絕口,跟子路,動輒吵架。因為對象不一樣,教育方式,或者相處之道就不一樣。
當然,這么類比不是說學校這么做就是對的,而是我們在評判一件社會事件時,不應該一觸即跳,憑直覺扣帽子,而應理性看待,不為一時情緒所左右妄下斷語。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