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國有把“中正劍”
在近日上映的《太平輪(上)》一片中,由黃曉明飾演的國民黨將軍雷義方,在軍營中曾拿出過一把短劍,劍身上刻著“成功成仁”,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正劍”。那么“中正劍”具體形制是什么樣的,又是何時步上歷史舞臺,哪些人可以擁有“中正劍”呢?
“中正劍”是民國時期蔣介石贈給其黃埔學生中得力部將及有功人員的隨身短劍,因其劍柄上刻有“校長蔣中正贈(授)”字樣,因此得名“中正劍”。又因劍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樣,也有人稱之為“成仁劍”,殺身才能成仁,因此,也被人戲稱之為“自殺劍”。其中,授予黃埔學生的,又稱“黃埔劍”或者“天子門生劍”。而有些劍柄上刻有“軍人魂”字樣的,則被稱為“軍人魂”。這柄短劍的名稱很多,其相同點是都跟蔣介石有關。
黃埔是陸軍軍官學校,除了陸軍,空軍也有“中正劍”。浩洋的《空軍中正劍記錄》(《輕兵器》,2012年第2期)為我們做了介紹。空軍中正劍,指的是中央航空學校畢業典禮時所頒授的短劍。其劍柄上有一只銅雕的鳥,據推測是鷹。鷹作為空軍象征是較為自然的,而且民國空軍的軍徽正是一對鷹翅的造型。如下圖: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認為,先有了廬山劍,然后演化成了黃埔劍,最后定格為大家所熟知的“中正劍”。主要獲得者有何應欽、顧祝同、張靈甫、宋希濂、關麟征、黃維等人。

在1936年第77期《立法院公報》上,載有國民政府1936年公布的《陸軍服制條例》,該條例對軍人所配的短劍做出了統一的樣式規定:
全長三十九公分,劍柄長十一公分二公厘,護手厚三公厘,鞘長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劍柄寬三公分,鞘口寬三公分,尾寬二公分二公厘,劍柄用玳瑁制,柄之兩面中央及頂上均包銅鍍金,平鐫梅花花紋,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線,護手亦銅制鍍金不鐫花紋,鞘身為白色鍍鎳,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銅鍍金平鐫花紋,鞘口包銅長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銅長六公分,劍刃長二十六公分,分劍柄與劍鞘相接處置彈簧開關一。
梅花是中華民國的國花。該條例并提供了圖示,見下圖:

一、本分各校(以下簡稱各校)及其他各專校或各種部隊代本校員生畢業時授劍,悉依本辦法辦理之。
二、各校員生畢業時得一律授劍,授劍時由校長、教育長或代表(主任)主持之。
三、各校對畢業員生之授劍得先按照人數自行制備,所須費用亦自行支報。
四、已由學校制備之劍柄一側,一律鐫“成功成仁”,另一側鐫“校長蔣中正授”,第○○期畢業學生,第○○班,第○○名畢業學員。
五、舉行員生畢業典禮時其儀式內,應于頒發證書及獎品前列入授劍一項。
六、授劍員生應注意事項
甲、授劍員生(由各畢業生位中預行指定代表一人)在司儀室授劍,應立正答“有”,應答后即離隊,步至授劍前六步,立正行舉手禮,禮畢恭候授劍。
乙、授劍官將劍授與受劍員生時,受劍者應雙手捧劍(橫豎于手中,用兩大拇指夾住)恭受授劍官致敬,以示祝受劍者“成功成仁”。
丙、授劍官致敬后,受劍者即退后六步,向授劍官敬禮,聞“好”禮畢歸隊。
丁、授劍時須奏軍樂,由受儀官指揮之。
戊、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須提出由本校校務會議修正之。
己、本辦法由本校校務會議通過施行,并呈報軍政訓部備案。
(黃哲嗣:《黃埔佩劍“贈”“授”二字之解》,《黃埔》第6期,2010年)
隨著“中正劍”的流行,國民黨軍官開始普遍配有短劍,有些地方軍閥也制造帶有自己名字的短劍贈送給下級軍官們。抗戰勝利以后,國民黨軍隊改革服制,廢除了短劍,“中正劍”也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內地的“中正劍”持有者怕惹上麻煩,藏匿或者銷毀了“中正劍”,隨后又有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大量的中正劍成了煉鋼的原材料。例如,2012年5月,方軍在浙江江山采訪了92歲的抗戰老兵姜開國。姜開國生于1920年8月19日,黃埔軍校十六期通訊科畢業。1949年,姜開國將他在黃埔軍校的畢業文憑、證件、派遣證、中正劍等包好,一并埋人地里。這一埋就是35年。1984年挖出來時,除了中正劍,其他物品已全部腐爛。姜開國老人說:“中正劍的劍套原來是金光閃閃的。劍套外皮是銅皮,木頭心。誰知,經過35年后,挖出來,劍套已經被腐蝕化作泥土了。只有中正劍的劍身還在,劍柄兩面的字還清晰可見,劍身上刻的名字:‘姜開國’三個字還在。”(方軍:《最后的軍統老兵》,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年)
現在民間收藏家們也有意搜集著“中正劍”。2004年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八十周年校慶。在黃埔軍校的故鄉——廣州,適有一大批黃埔軍校將士的佩劍,在經歷了數十年風雨與數十年沉寂之后,以“集團”面目露出真容。持劍者是廣州市的李姓夫婦,他們耗費了十余年功夫從全國各地收集不同類型的“軍人魂”寶劍(俗稱“中正劍”),共藏180余柄,為研究上個世紀民國時期的社會、人文、美學、軍事、歷史,提供了極具歷史意義的物證。(http://news.sina.com.cn/s/2004-06-12/03323403097.shtml)
閱讀鏈接:
張林:《民國軍官短劍考釋》,《綏化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1年10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