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俞挺:城市微更新有意想不到的動人之處
“我沒有把這些(更新后的建筑)當作品來看,我只是做了讓人愉悅的事?!?Wutopia Lab(吳托邦)創始人俞挺在2015年以《夢想改造家》建筑師身份,將30平方米的“水塔之家”改造成三室兩廳。而后,俞挺又操刀設計了八分園、思南書局、鐘書閣等一批頗具影響力的作品。2016年,俞挺發起“城市微空間復興計劃”。他認為,城市更新有自然發生的性質,是某個區域和城市空間“老了”,需要吐故納新、重新生長。
微更新與人互動形成共情
相比那些宏篇敘事的大項目,俞挺更偏愛微型城市更新項目中藏著的小心思。
“我認為大家普遍對城市更新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更關注設計而非實實在在的內容。”俞挺認為,城市更新更多的是依賴個體,而不是大拆大建,“我們做城市更新,可以有很多種形式,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盡量不要擾民,所以切入點一定要小?!?/p>
Wutopia Lab創始人、知名建筑師俞挺
在親身操刀一些微更新項目后,俞挺對這個領域的認知和重視程度越來越深。他認為,一個大體量的項目,其背后可能是大的資本或企業在推動,但它最終形成的成品可能只是一個供人觀賞的景點,然而城市空間是需要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深度結合的,這些需要微更新去實現。
俞挺的觀察中,長樂路上一些小店的更迭就是一種更新,或許是某個全新設計的店招,或許是店鋪內部空間的重新設計。在這樣的推陳出新中,這些小店的生命力變得越來越強。類似的案例有很多,田子坊、永平里、天平路梧桐苑、愚園路等都是俞挺眼中優秀的城市更新案例。
俞挺介紹,愚園路的改造可以看作是一場“接力賽”。愚園路首先進行了為期幾年的調整。在城市風貌改善的基礎上,恰逢AssBook設計食堂發起了“城事設計節”,俞挺就是這一行動的設計總顧問。后來,愚園路“城市喚醒”行動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愚園路就像一個窗口和平臺,讓設計師、創意人盡情參與它的更新與改造。如今,愚園路已形成了一種獨有的氛圍,這氛圍吸引了網紅集市、社區美術館等新的更新元素落位,讓愚園路的鮮活生命力延續下去。
值得稱道的是,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愚園路上的居民、商戶、社區工作者、學生不斷加入“愚園路守護行動”,商戶投喂、云會議、buy local、商戶福袋、一日壹店、小店情書、信念卡片、油菜花許愿田等系列行動陸續發起,在歷時60天的行動中,大家都在以自己的力量守護著街區?!坝迗@路守護行動”項目榮獲上海市2020年度十佳公益項目。
“你想象不到的是,微更新可能比大項目更動人,它與這個城市的人互動并更能形成共情?!庇嵬φJ為,散落在城市里的微更新,這一個個細微之處,最終可以結成一張網,這張網能從深層改變城市的肌理。“于無聲處聽驚雷”,微更新就是有這樣的力量。
城市更新要解決實際問題
微更新常常需要進行大量的溝通,而有些溝通在初始階段常常是無效的。然而在這一點上,俞挺似乎自成一派。作為建筑師,他飽含善意,但又相對獨立。
“我很少回去看我做過的項目,但我知道他們(生活在那里的人)是滿意的。”俞挺信心滿滿,這種底氣來源于實踐過程中的同理心。
俞挺和團隊在虹口區設計了一處“最美微庭院——云院”。在一片老舊的房屋中有一處微型公共綠地,俞挺用白云的圖案點綴其間,打造一個社區中的戶外公共客廳。
起初,面對居民或多或少的不理解,俞挺并不著急,經過深入溝通,團隊了解到這個空間荒草叢生,老舊的地下管道年久失修,常年堵塞、積水。他們本著對原住民最大的善意,決定首先解決地下管道的疏通問題。“如果我們不做這些改變,等到下次積水的時候居民就會講,又是一個只能看看的東西。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解決任何實際問題。”有了第一步的改造,收獲了居民的信任,從而創造了一處小而美的庭院。
俞挺從不擔心更新后的部分是否“合群”的問題。“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沒有我們想的那么低,改造完成后,他們可能還會很自豪地說一句,‘嗯,這就是我的地方!’”
俞挺說,從云院的改造想到今后上海亟待更新的地方還有工人新村。這些擁有密集人口的區域,是昔日的社會建設者的聚集地,他們可能來自某個在歷史上輝煌過的大廠,只是時間的推移和產業的更新讓他們生活的地方黯然失色,等居住環境改造和提升后,他們的榮耀感也將隨之回來?!皢拘阉麄儍刃纳钐幍淖院?,這也是我們要做的事?!?/p>
頗具生命力的“自發式更新”
作為一名上?!巴林?,俞挺不吝在任何場合表達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他的公司“吳托邦”中的“吳”字就代表了上海。
俞挺認為自己上海人加建筑師的雙重身份,是這座城市的絕佳觀察者。他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這是一個被江蘇路、武定西路、鎮寧路、愚園路等路段圍合起來的區域。
“這個區域很有意思,你會發現這里的生態十分豐富?!庇嵬φf,區域內有老弄堂,也有高檔住宅小區,還有知名的包玉剛國際學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創意產業園、名人故居、福緣禪寺,甚至還藏了一家米其林餐廳,所有形態在這個區域交織在一起,并形成了和諧共生。
“這個片區并沒有完整的區域性更新規劃,但它也在自發地完成更新,這種模式是自我更新?!庇嵬忉?,推動這個區域更新的最初力量可能是街面商業的更新與存活。商業會聚集一系列生態圈,參與商業活動的人匯集于此,這些人并非區域內的原住民,但是他們或許會在這個片區工作、生活,還可能留下來居住,最終影響并改造這里。
“這種自發的更新融合力極強,它不會把這里的過往統統抹去,就像這些過往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庇嵬εe了個例子,自發更新就好似是一艘船,剛開始可能只是一塊船板換了,慢慢地再更換其他的零件,最終船的零件陸陸續續都換了,實際上成了一艘新的船,但是它從來都只更新局部,沒有大刀闊斧把根切斷。
“這樣碎片式的城市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積累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它在城市中的生命力極強,完成并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它將持續地生長下去。”俞挺對此樂見其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