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財政部一口氣推1800億項目,招攬社會資本化解地方債務
財政部再出拳,助力地方政府債務化解。
財政部網站12月4日消息,財政部近日公布了3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又稱“公私合營”)示范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
這30個項目涉及供水、供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環境綜合整治、交通、新能源汽車、地下綜合管廊、醫療、體育等領域。其中,新建項目僅8個,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存量項目有22個。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公私合作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潔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大部分是存量項目,新增項目很少,主要目的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事實上,早在今年10月初,國務院就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各級財政部門鼓勵和引導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存量項目,以TOT(轉讓-運營-移交)等方式,把存量項目轉型為PPP項目,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存量項目的改造和運營,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
孫潔說,PPP模式在中國的使命比較特殊,中國大力推廣PPP模式的一個很重要目標,就是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抑制新增債務。根據審計署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6月,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有20.70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達17.9萬億元。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去除融資功能后,他們未來獲取建設資金的主要方式就是PPP模式。”孫潔說。
此言不虛。12月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各地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鎮化試點項目,應優先考慮采用PPP模式建設。
所謂PPP模式,簡單點理解就是,政府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項目上,引入社會資本,合作方式不外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等。
前述《意見》劃定了幾大類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項目:燃氣、供電、供水、供熱、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醫療、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公共服務項目,以及水利、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項目。
不過,社會資本顯然會權衡收益。以財政部披露的前述30個PPP項目為例,孫潔認為,社會資本對新增項目的興趣更大;存量項目中,污水處理項目收益比較可觀,而軌道交通項目,社會資本參與進去收益如何,還難下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財政部12月3日發布消息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近日獲批建立。該中心的建立,彌補了中國PPP近二十年來無主管部門的空白。
看來,政府這回是鐵了心要引入社會資本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