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答澎友|中財辦主任副主任從哪里來?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財辦”)再擴軍,浙江省委原副秘書長舒國增調任中財辦副主任,步入副部級官員序列。
在舒國增此番擔任副主任之后,中財辦呈“一正五副”格局。在中財辦主任劉鶴之下,副主任包括陳錫文、楊偉民、易綱、韓俊、舒國增等5人。
中財辦“一把手”劉鶴同時也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負責人。62歲的劉鶴曾參與多項國家改革方略設計,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
中財辦副主任作為劉鶴的副手,自然也是中財辦的核心成員。那么,什么樣的人能躋身中國經濟決策最核心部門——中財辦的領導層呢?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梳理現任中財辦領導層的履歷發現,劉鶴、陳錫文、楊偉民、易綱、韓俊等5人都具有高學歷、經濟專業出身的共同特點,并在各自領域深耕數年。
值得注意的是,劉鶴、陳錫文和韓俊三人均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任職過。劉鶴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錫文和韓俊擔任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而近日履新中財辦副主任的舒國增曾是浙江省委領導的核心智囊,在省政府、重要官方政策研究機構擔任過領導職務。
筆桿子:劉鶴、楊偉民編制中長期規劃,舒國增為央媒撰文
劉鶴于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1993年畢業于美國Seton Hall大學工商管理學院,199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獲MPA學位。
1998年6月,劉鶴創辦了“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包括吳敬璉、樊綱等,5名成員當選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包括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現在常被提及的“頂層設計”一詞,便出自劉鶴的構想。
“頂層設計”這個名詞最早來自信息產業,出現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時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的劉鶴全程參與了該綱要的起草過程。他對此名詞是這樣解釋的:“‘頂層設計’包括基本的價值取向、要達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順序。因為中國已經過了東試一下西試一下的階段。”
據《廉政瞭望》雜志報道,在國家計委工作期間,劉鶴主持制定了11個國家產業政策,其中5個由國務院正式對外頒布。他參與了“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還參與了“十二五”規劃編制,同時還是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文件重要執筆人。
楊偉民也是一名“50后”,現年58歲。1982年7月,楊偉民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系。
楊偉民從2006年6月起任發改委副秘書長,2010年7月任秘書長,主管工作包括協助發改委其他負責人協調發展規劃、經濟綜合工作,聯系宏觀經濟研究院,以及協調災后重建工作。
在發改委期間,楊偉民參與了汽車產業等多項產業政策文件的研究起草,參與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起草。
在今年3月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楊偉民談到“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指出,如何從通過擴大供給推動發展,轉向擴大社會需求推動發展,是最根本的。
楊偉民是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倡導者之一,他也關注轉型過程中的城市化,是《中國發展報告2010:促進人的發展的中國新型城市化戰略》的主筆之一。
從浙江輸出的舒國增也是一支“筆桿子”。
今年以來,舒國增多次在央媒發表重量級理論文章。3月4日,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全面深化改革“兩手”都要硬》的文章,指出,“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正劇’陸續上演。確保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取得成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至關重要。”
6月9日,他又在《學習時報》發表《正確認識和把握政策問題的五對關系》一文。這篇四千余字的長文,系統論述了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提出的“要弄清楚整體政策安排與某一具體政策的關系、系統政策鏈條與某一政策環節的關系、政策頂層設計與政策分層對接的關系、政策統一性與政策差異性的關系、長期性政策與階段性政策的關系”等“五對關系”。
術業專攻:陳錫文、韓俊深耕三農領域,易綱是金融中堅
中財辦領導層中最年長的陳錫文1950年出生,今年65歲,是我國最著名的“三農”問題學者之一。
他還同時擔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
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后,他對中國“三農”問題的研究就一直沒有中斷,曾先后三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三等獎。
《第一財經日報》曾這樣評價陳錫文:糧食、土地、農民工、城鎮化……近20年來,他幾乎參與了在中國發展中所有重要“三農”問題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同時也是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起草者。
長期涉足“三農”領域的還有51歲的韓俊。同已調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的中財辦原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農辦”)原副主任唐仁健一樣,中財辦副主任韓俊同時兼任中農辦副主任。
農業部網站10月21日下午刊載解讀土地流轉政策的文章《準確把握土地流轉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該文作者——韓俊的頭銜已署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另據《經濟參考報》12月2日消息,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透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300多項改革任務中,有超過50項和農業農村有關。這顯示,韓俊已兼任中農辦副主任。
韓俊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學生,于1979年9月考取山東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之后便和農業經濟研究結下不解之緣。
1990年,韓俊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在那里深耕了11年。2001年3月,韓俊調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任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韓俊的研究領域頗廣,幾乎涵蓋“三農”的主要議題,參加過黨中央、國務院一些文件的起草工作;合著有《調查中國農村》、《中國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問題研究》、《中國食品安全戰略研究》、《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中國農民工戰略問題研究》等。
自1993年開始,韓俊便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發展研究獎、“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著作獎等。
據財新網報道,韓俊也是最早關注農民土地權益問題的學者之一,長期為給予農民更多土地財產權利呼吁,其主張體現了市場取向以及尊重農民土地權利的基本立場。
中財辦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也是公認的高級智囊。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學術成果常常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學者多次引用。
易綱的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方面。在研究中國金融體制過程中,易綱對日本的主銀行體制、德國的全能銀行和美國的分業銀行管理體制做過較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