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 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家祭活動啟動
為配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的開展,12月1日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家祭活動啟動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冥思廳門前拉開帷幕。
啟動儀式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夏淑琴及其子女,向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親人敬香并獻花,夏淑琴老人的家屬代表全家誦讀了祭文。
此次家祭活動從12月1日開始,至12月20日結束,部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屬家庭參加此次家祭活動,通過死難者遺屬上香、獻花、跪拜、誦讀祭文或家信等多種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親人。
為了做好死難者家祭的相關活動,紀念館在展陳上由過去的宏觀敘事歷史表達的基礎上,新增家庭受難和個人受難表達方式。具體表現為在史料陳列廳序廳里,將征集到的部分死難者的遺像掛到了黑墻上,同時也精選了部分遇難者的照片,懸掛在“萬人坑”遺骸陳列室,供觀眾悼念。特別是在冥思廳入口,選擇了30戶家庭共108位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名單,鐫刻在冥思廳的黑墻之上。
同時,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截至目前,已有270多個家庭,共計近3100死難者遺屬進行了登記。已進行登記的遺屬不僅有來自江蘇南京市,還有北京、上海、山東、云南、香港、臺灣等20多個地區,甚至居住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丹麥等國家的遇難者遺屬也撥打熱線或前來紀念館進行問詢及登記。遺屬登記中,最多的一戶王高昌遇難家庭共登記了106名遺屬。
江蘇省委新聞辦副主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表示,這次的家祭活動是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活動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紀念館首次以家庭為單位舉行的悼念活動,活動的舉行既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罪行的控訴,同時也是緬懷先人,祭奠亡靈,要通過家庭式祭奠活動讓歷史得以代代傳承,讓南京大屠殺的悲劇不再重演。
今年12月13日,是首次以國家的名義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屆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將舉行隆重的公祭活動,南京城有17處叢葬地將同步舉行公祭活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