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曹縣,一個中國縣城的崛起
原創 那日蘇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933-曹縣崛起
作者:那日蘇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山東菏澤曹縣不定期就在互聯網上大火,最近更是頂到了風頭。起因是一個網絡主播嘩眾取寵的簡短口號,隨后事情持續發酵,引起互聯網上的玩梗狂歡。
“帶火”曹縣的男人
(圖:網絡)▼

“中國不能沒有曹縣,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我們要正視差距,畢竟紐約最近幾年還是追趕不上曹縣的”……等等,關于曹縣的調侃聲不絕入耳。
宇宙中心—曹縣
(圖:嗶哩嗶哩)▼

在網絡熱梗的背后,人們通過這一文化現象,知道了這個位于魯西南的普通縣城,也扒出了這座縣城的獨特故事。
找到曹縣
那個在魯西南西南一隅的傳奇般的縣城▼

北上廣曹
一直以來,山東菏澤對于外界并不太出名。
關注文化領域的人們,對于菏澤的了解,莫過于不定期爆發的“菏澤與洛陽,誰的牡丹最正宗”爭論大戰。
洛陽的牡丹花會名聲在外
菏澤的品種培育技術更勝
誰的牡丹甲天下?難分高下
(圖:翔云攝影/圖蟲創意)▼

關注經濟領域的人們,則是知道位于魯西南的菏澤是山東的欠發達地區。的確,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來看,在山東省,菏澤的確是相對落后的。
膠東如青島、煙臺有著海港之便,是山東省經濟的第一梯隊;中部山區,是山東省第二產業聚集地、核心工業帶,有優良的產業基礎;魯西北的發展水平和魯西南屬于難兄難弟,但位于環渤海經濟區,經濟結構相對多元,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基地和商品棉基地,也有可開發的油氣資源,從生產力到發展潛力都高于“黃泛區”的魯西南。
我們熟知的江浙滬皖的北部
即蘇北和皖北,其實和魯西南共同組成了“中間地帶”
在歷史上都曾是黃泛區,距離淮河很近
而曹縣在菏澤的西南,是魯西南中的西南▼

2020年,菏澤人均GDP為山東全省的倒數第二,僅高于同位于魯西的聊城,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于菏澤下轄的曹縣(古曹州),除了與主城區曹州府治(牡丹區)在歷史上有一些淵源關系,基本更是默默無聞,其人均GDP僅排名菏澤市第六位。
雖然人均GDP不是那么顯眼
鄉鎮景象也和別的地沒啥差別
但年年攀升的GDP總量還是顯出了曹縣的獨特性
(圖:qiruoyoulan/圖蟲創意)▼

中國每一個縣都號稱自己歷史文化悠久、人杰地靈,曹縣也不例外。例如在東亞文明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傳奇人物——箕子朝鮮第一代君主箕子,他的陵墓分散于世界各地,其中一處也位于山東菏澤曹縣。2005年6月,韓國駐華大使還曾經來到這里憑吊這位“先祖”。
今天的曹縣,位于山東和河南交界地區的大平原上,但離中國東部經濟核心區腹地并不遠。區位適中,土地平整,也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道路。
寧要曹縣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
2020年,阿里研究院發布《淘寶村百強縣名單》。上榜縣級行政區可以說都是抓住了互聯網風口,這類蓬勃發展的新興經濟體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很多人都在猜測,誰會是下一個義烏。
這份名單里,大抵沒有超過各方的預測。信息顯示,淘寶村百強縣廣泛分布于11個省,基本都是中國東部傳統上的經濟發達地區,河南、湖北也都是中部經濟發展強省,對于投機者來說,沒什么新意。
僅次于電子商務龍頭浙江的是山東省和廣東省
領先于眾多中北部的省份▼

但也有出人意料的方面,比如菏澤市2區7縣全部入選,打破了人們對這一地區的長期刻板印象。看似保守的魯西南人民們,居然這么擅長玩互聯網經濟?
菏澤市為“淘寶村百強縣”最多的地級市
共9個(2區7縣)
領先于長期名聲在外的溫州金華等地▼

如果我們看到這份名單,還會注意到,百強縣的第二名就是那個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曹縣。
這個位于魯豫交界的小縣城,憑借著151個淘寶村、17個淘寶鎮的數量,奪下了“淘寶村百強縣”名單的亞軍!
曹縣演出服、木制品集群
不僅是菏澤9個產業集群中的首位
在全國的百強縣排名中更是僅次于成名多年的義烏▼

曹縣的優秀表現讓人在贊嘆之余不禁發出疑問,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它成為了某些產業當中,最優質的單一商品生產基地。
舉個例子,擁有18000多家網店的曹縣大集鎮,就藏著中國最密集的漢服制作工廠。起初,大集鎮是以演出服為鎮上的主要外銷產品。隨著國人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漢服愛好者們逐漸從小圈子走出,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組成部分,漢服這個市場越來越大,而且日漸火爆。
曹縣梗火了之后,有UP主實地探訪大集鎮
從布料生產,成衣制作,網店銷售再到快遞分布
產業鏈非常成熟,當地人居家都可賺到可觀收入
(圖:20歲了還沒去過星巴克/嗶哩嗶哩)▼


當地人民抓住了這個機遇,鎮上原有的600多家演出服生產廠,好多開啟了生產日常穿著的漢服的生產線。
最開始,曹縣的漢服被視為山寨貨。而在漢服圈子的發展中,“穿山”慢慢被漢服愛好者視為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曹縣漢服發展受阻。
漢服熱興起后,市場規模不斷做大
曹縣憑借著紡織業底子迅速入局
(圖:愛撒謊的貓/ 圖蟲創意)▼

為了不放棄這塊蛋糕,曹縣的漢服生產廠開始品牌化路線,發展原創產品。他們發掘自己隊伍中有才華的裁縫、設計師,同時也與外面的設計師合作,研究各個朝代漢服的形制要求,在配色、刺繡圖案乃至生產工藝方面力求精細、創新。
最終,曹縣的漢服帝國逐漸形成。曹縣擁有漢服產業鏈商家2000多家,消費者每買3件原創漢服,就有一件來自于曹縣。
漢服商家常用有古風意境的詞為款式命名
體現其獨一無二,并防止山寨
但搜索曹縣的話,大多還是演出服商家出售的一些款式
曹縣要擺脫山寨做品牌原創的路還很長
(圖:淘寶網)▼

棺二代
縣里的漢服工廠加班加點的同時,曹縣另一個產業也在如火如荼加緊生產。相比于原創漢服只擠占了國內三分之一的市場,曹縣可是幾乎壟斷了一個發達國家的相關產業。
日本90%的火化用棺材都來自于中國曹縣,可以說,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是曹縣人親手送走的!
日本一般只有家族墓,無個人墓
家族中每一位逝者的骨灰都放置于此
略顯擁擠的墓碑密度或是因國土面積的限制
(圖:shutterstock)▼

曹縣棺材產業的火爆,仰賴于一種常見樹種。這種樹的名字叫泡桐,最早是原產中國,隨后傳入了全世界。而豫東魯西平原之上,長著大量的泡桐。
泡桐是一種速生樹木,幼年期生長極快,兩三年就能粗如手臂。在中國農村老一輩人往往有著這樣的共識,樹木如果長得快,那木頭就不堪大用。往往密度低、強度弱,簡單來說,就是太脆了。很難用它來打家具,只能燒火。
泡桐不僅長得快,重量也很輕,
在運輸上也有很大的優勢
(圖:葉宇翔/圖蟲創意)▼

說來也巧,日本的喪葬習俗就是,人要連著棺材一起火化。生長快、材質輕便、不易受潮的泡桐正好適合被打造成這樣的棺材。于是,一道奇妙的產業鏈就這樣誕生了。
日本99.9%的尸體都是要火化的
也大都要遵循傳統的火葬習俗
(圖:JMW Silver /Wiki)▼

由于原材料成本偏高、本土相關行業競爭程度低等原因。日本本土生產的棺材價格非常高,是日本中下層民眾消費不起的水平。而在價格方面,曹縣的棺材則相當有優勢。
為此,不少從事木藝、壽材的曹縣人開始瞄準日本市場,積極學習日本文化(主要是喪葬文化),以及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日語。這都是為了方便制作出精美的日式和風棺材,讓東洋亡者的最后一程走得體面。
日本所用的棺材和中國還是有很大區別
了解消費方的文化和喜好,是生產方必要的基礎能力
(圖:shutterstock)▼

在日本老齡化嚴重的今天,曹縣日式棺材似乎仍有著不小的市場潛力。“經濟搞上去,人口降下來”,這一略顯過時的標語,是曹縣壽材商對日本人民發自內心的祝愿。
曹縣的生意啊,還長著呢
(圖:shutterstock)▼

曹縣火了之后,這些經濟產業也走到了大眾視野的面前,人們發現現實比網絡上的梗更加具有喜劇色彩。不過不知道,笑過之后,那些背井離鄉的游子們有沒有心里面生出一絲絲異樣的感覺。
打工人想不想家
看看逢年過節就崩潰的12306可略知一二
(圖:AdolescentChat/圖蟲創意)▼

在中國各地,都面臨著這樣一個現象。農村在逐漸消失,小鎮慢慢沒落,縣城失去生氣。很多偏遠地區地級市以下的行政單位都見不到什么年輕人。而曹縣則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甚至外地人來務工、創業,其中不乏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
偏遠地區一般都沒有什么能營生的產業
年輕人的背井離鄉又何嘗不是一種被強迫
(圖:秋雨2018/圖蟲創意)▼

很多縣城的財政狀況都是入不敷出的,也許還欠著外債。像曹縣這樣有能造血的自主產業、有競爭力強的品牌、有能養活大批產業工人的工廠,就已經很優秀了。起碼曹縣的年輕人能在留在家鄉掙錢和外出務工之間做個選擇。
而中國內陸大多數小鎮青年,只能在“事少離家遠”和“錢多離家遠”兩個選項之間徘徊。就像風箏一樣,與家鄉的聯系只有一根細細的親情線,什么時候這根線斷了,風箏也就飛遠了。
“世界風箏之都”也在山東...
(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
(圖:攝影師160352817121335/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對話|曹縣縣長:曹縣“走紅”與當地人的互聯網思維有很大關系》,新京報
2.《菏澤9個縣區入選淘寶村百強縣名單 曹縣位列全國第二名》,齊魯網
3.《爆單、斷貨!漢服市場“火”了,今年銷售規模或將超百億》,人民網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qiruoyoulan / 圖蟲創意
END
原標題:《曹縣,一個中國縣城的崛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