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陪跑族”悄然興起,真正持證上崗的全國只有20人
跑步熱潮已經席卷了我們的生活,而一個新興行業也悄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就是“陪跑族”。
“浙江小伙陪跑輕松月入三千”、“臺州90后小伙陪跑月賺三千”這類型新聞最近有井噴之勢。想一想下班之后,陪著女生在江邊吹著風跑著步,不僅鍛煉身體,還輕松賺錢,畫面太美,簡直不敢想啊!”

陪跑月賺3000元?沒譜!
有不少熱心的“數學帝”為陪跑一族算了一筆賬。現在市面上陪跑的平均價格在每小時15月至20元之間。以最高的20元來計算,一位陪跑族每天晚上至少要“接10個客人”,一個月有15個晚上奔跑在路上,才有可能達到3000元。
如果換一種算法,一位陪跑族希望能月入3000元,那么他每天要跑大約5個小時,按照6公里的時速,每天晚上都幾乎要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這運動量連專業運動員都不一定吃得消。
“陪跑族要月入3000元真的沒譜。”跑步專欄作家趙小釗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首先有長期固定陪跑需求的人不在多數;再者,媒體所說的月入上千有明顯的夸大成分,但是經過媒體的相互轉載很多人就信以為真。”
在趙小釗看來,陪跑族這個新興行業要發展壯大難度很大。而一位慕名做起“陪跑”生意的淘寶賣家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自己是退伍軍人并且每天堅持跑步,但是想靠“陪跑”賺點錢卻沒有什么生意。
“有個女孩子想找我陪跑,可是時間地點都要求得很苛刻,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這位淘寶賣家說。
不過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這個備受爭議的新興行當持著樂觀的態度。“現在熱愛跑步的人越來越多,需要指導和陪伴的跑友也會越來越多。”專業跑步教練王曉剛解釋道,“我認為這是剛需,也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在國外,陪跑人都拍成電影了
在國內,“陪跑族”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可在國外,陪跑族“歷史悠久”。“在國外陪跑這個概念已經有快二三十年的歷史了。甚至也有一批人是專業以陪跑為生的。”王曉剛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
在歐美國家,這些“陪跑族”其實都是以專業的跑步俱樂部的形式存在的。“最早這個形式的產生是因為高水平的跑步運動員需要陪練,就出現了陪跑的概念。”王曉剛說,“到了后來,一些田徑運動員退役之后,他們也會選擇去做跑步教練,陪著客戶跑步。因此這個行業就越來越大。”
2012年,韓國導演金達鐘就拍攝了一部以陪跑為題材的電影《領跑人》。故事講述了一直擔任馬拉松賽陪跑者的周萬浩的故事,影片上映后也在韓國國內引起了巨大反響。
現在,在波士頓、紐約以及芝加哥這些擁有世界級馬拉松賽事的城市里,眾多跑步俱樂部都有固定的陪跑教練,為俱樂部中的初級成員制定合理的跑步計劃,并且陪伴他們完成跑步計劃。
“其實這也是國內陪跑族的問題所在,很多人打著陪跑的旗號卻不了解跑步的知識。”王曉剛說,“其實現在在國內擁有國際認證的跑步教練只有20人左右,真正能陪著你跑并且幫助你提高的人并不多。”
選擇陪跑需注意以下3點
對于跑友而言,安全問題是選擇陪跑人員的首要考量。根據專業法律人士建議,找陪跑員應該注意以下3個事項:
1.充分了解陪跑人的個人詳細信息,包括專業知識、工作單位、健康情況等,留存陪跑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并將陪跑人的信息告訴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2.最好與陪跑人簽訂書面約定,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3.盡量選擇相對安全、熟悉的跑步路線,出現險情后第一時間報警。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微信號:sijiabenpao 公眾號:私·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