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在物化女性嗎?
原創(chuàng) Sylvie Borau 神經(jīng)現(xiàn)實 收錄于話題#深度 | Deep-diving184個

隨著女性機器人(如索菲婭)的增多和女性虛擬助手(如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和微軟的Cortana)的流行,人工智能似乎面臨著性別問題。
人工智能的性別失衡是一種普遍趨勢,在媒體上引發(fā)了尖銳的批評,甚至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對這種做法的危險性提出了警告,因為它會強化物化女性的刻板印象。
人工智能是如何與女性特質(zhì)捆綁在一塊的?要想阻止女性人工智能的大量出現(xiàn),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
讓非人類更加人性化
在發(fā)表于期刊《心理學(xué)與營銷學(xué)》(Psychology & Marketing)的一篇文章*中,我們主張,厘清人何以為人,能夠為我們理解人工智能系統(tǒng)性的女性化提供新的視角。我們認為,人工智能領(lǐng)域更傾向于物化女性,這不僅僅是因為她們被視為最佳的助手,也是因為人們將更多的人性賦予了女性(而不是男性)。
*譯者注
Borau, S., Otterbring, T., Laporte, S., & Fosso Wamba, S. (2021). The most human bot: Female gendering increases humanness perceptions of bots and acceptance of AI. Psychol Mark, 1– 17.原文請復(fù)制鏈接至瀏覽器中查看:
https://doi.org/10.1002/mar.21480

- Vin Basilio -
為什么?因為女性被認為比男性更加溫暖、更容易體會到情緒,人工智能的女性化有助于讓人工智能更具人性。溫暖和情緒體驗(而非能力)的確被視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基本特性,而機器缺乏這些特性。
根據(jù)去人性化和物化的理論,我們通過5項研究、總計3000余人的樣本表明:
在總體上,與男性及非人類(動物和機器)*相比,人們認為女性更加人性化。
女性機器人比男性機器人被賦予更加積極的人類特性,相比于動物和機器,她們也被認為比男性機器人更加人性化。
在醫(yī)療健康領(lǐng)域,女性機器人的“人性”讓人感到接受的治療更加特殊,使得人們對人工智能療法更加贊同。
*譯者注
研究者從兩方面測量了參與者對目標去人性化程度的評估,分別是動物性去人性化和機器性去人性化,前者指從猿演化為人類,后者指從機器人演化為人類。
我們使用多個不同的方法來測量機器人相比于動物和機器的人性化程度。例如,為了測量與動物相比女性和男性機器人外顯的人性化程度,我們使用了基于經(jīng)典的“前進的進程”(march of progress)圖示*的上升人性化量表(the ascent humanization scale)。我們明確地要求網(wǎng)絡(luò)參與者通過古猿到現(xiàn)代人類的連續(xù)演化過程,來表現(xiàn)他們認為女性或男性機器人處于演化進程的什么階段。

*該圖示展現(xiàn)了人類2500萬年的演化史,一共包含15個人類祖先的行走側(cè)影。
—
Sylvie Borau
為了測量女性和男性機器人相對于機器的人性化程度,我們設(shè)計了一份量表,將人類的演化描繪為從機器人到人類(而不是猿到人類),用于測量外顯的機器性(去)人性化程度。當然,我們針對女性和男性設(shè)計了兩種版本的量表。
其他測量針對的是對人性化程度更加細微和內(nèi)隱的感知:我們向參與者詢問,他們認為男性和女性機器人具有什么樣的情緒水平。一些情緒據(jù)稱能區(qū)分人類與機器(如“友善”、“風趣”),其他的情緒能夠區(qū)分人類與動物(即“有組織的”、“禮貌的”)。最后,我們也使用了內(nèi)隱聯(lián)結(jié)測驗,探究女性機器人是否比男性機器人更有可能與“人類”而非“機器”的概念相連。
機器中的幽靈
在大多數(shù)細微量表以及所有外顯和內(nèi)隱人性化量表上,女性和女性機器人都被認為更加人性化。除此之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男性和男性機器人在細微人性化量表的消極維度上被認為更加人性化。總的來說,這些結(jié)果表明,相較于男性機器人,女性機器人不僅被賦予了更加積極的人類特性(善意性別偏見),她們也被認為更加人性化,人們期待女性機器人在服務(wù)中更傾向于考慮被服務(wù)對象的獨特需求。
這些發(fā)現(xiàn)可能為人們更偏好女性機器人提供了新的解釋——人們更喜歡女性智能機器是因為它們與人性有更強的關(guān)聯(lián)。

- Marcos Chin -
如果女性氣質(zhì)被用于使非人類實體人性化,那么這項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中將女性視為物體可能恰恰由于人類意識到女性不是物體。盡管流行的假設(shè)(通常被稱為去人性化假設(shè))認為,在物化群體外成員之前必須將他們視為動物或工具。換句話說,去人性化是物化發(fā)生的前提,被物化的目標通常被否認具有人性。與這一主流觀點相反,人工智能的女性化或許不是因為人們認為女性低于人類,而是因為,女性從一開始就被視為是超人類的。
這與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的主張相符:“物化意味著將某物變成一件東西……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它也與凱特·曼恩(Kate Manne)對于厭女癥和去人性化的觀點相合:“通常,人們?nèi)狈Φ牟皇菍ε匀诵猿潭鹊恼J識,女性(過度)的人性才是問題所在”。因此,人工智能中廣泛使用女性身份可能扎根于某種內(nèi)隱認識,即女性被認為更加人性化,比男性更甚。
現(xiàn)實世界對于女性的物化
這項研究想要通過比較是什么使人類比機器更具人性,來理解人工智能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化現(xiàn)象的深層根源。因為情感是我們?nèi)诵缘谋举|(zhì),也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更容易體驗到情感,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女性化能讓它們看起來更像人類、更有可能考慮我們的獨特需求。然而,機器人的女性化進程可能傳達出女性是物體、是被用來滿足主人需求的簡單工具的觀點。這可能會加劇現(xiàn)實世界中女性的物化和去人性化。

- Charis Tsevis -
因此,這項研究突出了人工智能設(shè)計者和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道德窘境:人工智能的女性化是對女性的物化,但將女性的人性注入到人工智能中,會讓這些機器看起來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接受。
無論是對于人工智能性別平等的未來,還是終結(jié)人工智能中的女性物化而言,這樣的結(jié)果并不是特別令人鼓舞。開發(fā)不分性別的聲音可能是消除人工智能女性化,停止這種善意性別歧視的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參考谷歌最近的實驗,強加一個默認的性別語音,隨機、等概率地將一個男性或女性智能機器人分配給用戶。
作者:Sylvie Borau | 封面:Vin Basilio
譯者:Xhaiden | 校對:山雞
原標題:《AI在物化女性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